在雞尾酒會或婚宴場合,西方人出發前都會先吃點東西, 并提早到現場。因為那是他們認識更多陌生人的機會。
但是,在華人社會里,大家對這種場合都有些害羞,不但會遲到,還盡力 找認識的人交談,甚至好朋友約好坐一桌,以免碰到陌生人。
因 此,盡管許多機會就在你身邊,但我們總是平白讓它流失。
博恩思希是位社會學家,主要研究人脈學。他有一套著名 的理論——1:25裂變定律,就是你如果認識一個人,那么通過他, 你就有可能再認識25人。
這套理論曾被西方商界廣泛采用。后來,這一理論又被引入到成功學領域,成了事業成功的黃金定 律。
任何一段關系都是需要認真經營的,人脈亦如此,在經營人脈中,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自信與溝通能力。
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總是怕被拒絕,因此不愿主動走出去與人交往,更不用說要拓展人 脈了。
其次是溝通能力,這其實就是了解別人的能力,包括了解 別人的需要、渴望、能力與動機,并給予適當的反應。
建立了信任與溝通能力以后,提升人脈競爭力的守則還 有:守信、被利用的價值、多曝光、分享、創意與細心、助人、好奇心。
1、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一位資深職場人士在接受記者訪問過程中,當被問到“專 業與人際關系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時,他沉思了許久回答: “沒有專業,你的人際關系都是空的。但是,在專業里,有一條是 最難的,就是信任,而這也是人際關系的基石。”
2、把握每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
不管他人的職位局低,總是盡量幫助別人,讓大家知道:'有事找他就對了。”
3、樂于與別人分享
不管是信息、金錢利益或工作機會,懂得分享的人,最終往 往可以獲得更多,因為,朋友愿意與他在一起,機會也就越多。
4、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自己是個半調子,哪里來的朋友?”《胡雪巖》里的這句話, 相當貼切地描寫了拓展人脈的秘訣。
柯達原副總裁、北亞區主 席兼總裁葉鶯在中國具有很廣泛的人脈資源,從柯達離職后加 入主營水處理、能源業務的美國納爾科公司,負責打通納爾科 與中國政府及國企之間的關系。她的座右銘是:不斷創造被利 用的價值。
5、保持好奇心
—個只關心自己,對別人、對外界沒有好奇心的人,即使再 好的機會出現,也會與機會擦身而過。
6、多些創意與細心
一位經理為了爭取與老板碰面的機會,每天都觀察老板上 洗手間的時間,自己選擇在那時去上洗手間,增加互動。這類創 意或許比那種有事無事的打電話聯系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