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0歲。2001年8月初診。肢體手足震顫2年,加重半個月。患者手足震顫伴麻木,不能自制,畏寒肢冷,心悸自汗。
西醫診斷:特發性震顫。
舌脈: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陽氣虛衰。
治法:補腎助陽,溫煦筋脈。
炙甘草12克,生龍骨(先煎)30克,生牡蠣(先煎)30克,白芍12克,天麻10克,肉桂6克,炮附子6克。
每日1劑,水煎分服2次。
服藥10余劑后,自汗止,時有輕微細顫,守方加減20余劑,諸癥控制。
按:
震顫以肝腎陰虛,肝風內動或血虛生風等多見,本患者陽氣虛衰,失于溫養,筋脈拘攣而致震顫。
方中肉桂、附子補腎溫陽,生龍骨、生牡蠣、天麻潛陽熄風,芍藥、甘草緩急止顫。諸藥相伍,不獨陽固陰守,且能甘溫補虛,藥證相符,病除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