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從事小學教育近20年的老師對一年級家長們說的話,這其中包括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和考試的技巧。雖然菲已是二年級的小學生,有些習慣仍然需要不斷地修正,修正!
一、問題及對策
1、審題
主要是不審題或者審錯題,根本就沒有弄清楚題目的意思,抓起筆來就寫
對策:每天做作業時讀題,要求都出聲音來,不拖音,不添字漏字,能讀出題眼
2、思考
思維比較被動,依賴性強,有畏難情緒。有些家長也犯了同樣錯誤,一直在旁邊指導,其實這樣子反而害了孩子。
對策:讓孩子自己想,以問帶幫,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論什么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哪怕那個答案能讓你笑出聲或者頭發冒火,也一定要讓他自己做。
3、做題
很多孩子做題時態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有惰性。現在孩子很聰明,又怕吃苦,于是便會想出許多對付老師,對付家長的方法。
對策:家長一定嚴格把關,不姑息遷就,對于孩子明顯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寫的不認真的作業,一律讓其搽掉重寫。這一條有時候做起來很難,但只要堅持,會讓你的孩子以后受益匪淺。
4、檢查
絕大多數孩子做題之后不檢查,或者說不會檢查。
對策:①讓孩子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如果自己能查出做錯的地方,可以自己做一個記號,就可以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錯,今后就會多注意;
②家長二次檢查。這需要家長拿出一些時間和耐心,同時不能把錯的地方一改了事,也要做記號,讓孩子記??;
③鍛煉孩子不只是用眼睛看,要讓他們學會用腦子。
二、關于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
(1)說話時,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
(2)跟孩子說話只說一遍,可以經常讓孩子重復說話內容,看看孩子是否注意聽了。
(3)做一些小型的訓練。如:按指令行事、聽辨錯誤法、傳話法
2 、預習課文的習慣:
語文:(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5遍左右。(大聲、夸張、表情豐富)
(2)認讀課后一類字和二類字,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一類字能說出每個字音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并進行歸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鼻音邊音的區分)。二類字要求書空課后田字格中的筆順。
(3)給課后生字口頭擴詞,到二冊可寫在書上。
(4)給課文標小節號。
(5)試著回答課后問題,不明白的詞、句子和問題可以在書上打上小問號。
數學:(!)仔細觀察主題圖,搜集好數學信息,看懂主題圖。
(2)自己試著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再參考一下書上的例題也就小紅點和小綠點的內容,大部分就是需要學習的新知識,實在不好,直接看懂例題也會有收獲!讓孩子多跟我們進行交流,讓孩子也當當小老師。
(3)針對具體操作的知識,一定要拿起學具具體操作,既使是很簡單也要這樣去做!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4)對于有能力的孩子可模仿著例題出幾個類似的題或做幾個類似的題。
一定要支持,不久的將來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就會誕生了。
3、認真寫字的習慣
主要問題:書寫不規范。鉛筆又黑又粗。
對策:(1)學會看字貼寫字,不要用活動鉛筆寫字。
(2)家長嚴格把關,寫得不好的作業就要重寫。
(3)作業本干凈整潔。
4、復習課文的習慣:
語文(1)能說出學了這篇課文知道了什么?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每一篇課文。
(3)能按要求規范地書寫每一個生字,會給課后一類詞注音,二類詞聽寫。
(4)做作業有錯題會舉一反三,一周把錯題歸類抄起來重做。
數學:
(1)能知道這個例講了什么知識,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要點,能對所學的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能模仿著書上的練習進行編題。
(3)注重錯題的糾正,錯題本身就是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識,如果再重視一下改錯,對孩子會大有好處。
(4)能對一類題進行對比,找到這些題的相同點,做到舉一反三。
5、讀課外書的習慣:
(1)每天讀不少于半小時的課外書。
(2)能做到邊讀邊思考。
(3)家長可以針對孩子讀的內容,提一些問題,看看孩子是不是讀懂了,逐步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4)每天帶一本課外書到學校,讓孩子有空時看。
三、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1、上課好動,坐不住,持久性差。
對策:對孩子嚴格要求,落實到平時的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上。寫作業、吃飯、做任何事情都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并且持之以恒的訓練,切不可有一絲懈怠,否則將前功盡棄。
2、喜歡自作主張,不按規定執行。
例如:放學后沒有在指定地點等家長,而是自己回家或是跑到學校的其他地方去玩了。課間活動跑到指定范圍以外等等。
對策:多說一些講道理方面的故事。讓孩子成為一個懂道理的人。
3、教孩子養成寬容的習慣。
對策:引導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過失,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多一分理解與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從小就懂得謙虛和禮讓、學會理解和尊重,將來他們就更能適應社會,更有發展空間當然,我并不是讓學生成為懦弱的孩子,受到傷害忍氣吞聲。如果,同學的行為太過分,還是要告訴老師和家長,這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同學的及時幫助。
4、教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對策:在看待同學關系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充當孩子的保護傘,而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也要教育和引導孩子與別人相處的方式和方法別人能不能接受。
四、學生其他一些習慣的培養
1、按時認真做值日的習慣。
2、養成講衛生的的習慣。
3、養成待人接物文雅的習慣。
4、養成帶齊學習用品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單是老師在學校的教育,也是我們做家長的一份責任。只有家校雙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使教育收到顯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培養孩子課前認真準備的習慣
讓孩子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準備。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課程表提前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一樣不少地準備齊全,這樣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亂,又可保證第二天能夠帶齊學習用具,不形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二、培養孩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培養孩子課后復習的習慣
一試圖回憶、二認真看書,而試圖回憶,就是“過電影”,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具體地說,就是下課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師講了幾個字?哪些生字會讀會寫了?那些生字還不會?
二認真看書??磿鴷r,還可以不時加以對照,看看書上是怎樣寫的,老師是怎樣教的,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于聽課中已經記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時間;對于沒聽明白的地方,還得讓孩子知道不會的內容應該主動地詢問,及時補上沒有學好的知識。
四、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獨立地按老師要求完成當天的全部作業。這樣做既能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又可防止養成拖拉作業的壞毛病。例如在書寫生字時,要求她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結構;心到,字形要牢記心中;手到,字寫的正確美觀。
五、培養孩子發現錯誤及時改正的習慣
這是訓練學生的自改能力。要養成孩子自覺改正的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不一定準確,但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相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孩子在學習方面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