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心素養咋落地?
近日,華商報邀請陜師大附中校長邊團結、陜師大奧林匹克花園學校校長李鴻、西安市八十三中校長劉忠建、曲江一中常務副校長陳勇剛、西安市八十五中書記衡穎以及西安市第三中學、四十四中學等學校領導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評價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研討。八成校長認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有助于實施素質教育,能引領人才培養模式轉型。
關鍵詞1:實施
從“重分數”轉向“重素養”
9月13日上午,北師大舉行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這項歷時三年權威出爐的研究成果,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落實途徑等做了詳細闡釋。據透露,這份核心素養可能事關今后的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等眾多事項。相關人士認為,這是一次國家層面從“重分數”轉向“重素養”的重要信號。
所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低位運行——中位拓展——高位引領”、德育活動、把握各學科核心素養……接招核心素養,在研討會中,各位校長紛紛給出了一份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答卷。
“核心素養是可教、可學的,并且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陜師大附中校長邊團結看來,“核心素養”并非空中樓閣。他認為,教育是一項有規律的事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對象是人,育人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在提高學生整體素養的同時,更要引導他們走正確的道路。所以,教育不可以隨波逐流,也不可以推波助瀾,任何新出臺的政策要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合理落地。
關鍵詞2:家庭教育
要讓家長明白,分數不能決定未來
一部分家長的關注焦點是學業成績,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保護與代替,卻忘記孩子最終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需要什么樣的路徑達到教育目標?曲江一中常務副校長陳勇剛認為,核心素養的發布,好似指路明燈,給在應試教育漩渦中迷失了方向的家長指明了前行方向。
在研討會中,陳勇剛校長提出一個觀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除了面向學術界和基礎教育界外,還應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廣而告之,特別是要讓家長明白必須要用全局觀來思考每個階段教育孩子的目標與內容,理清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責任。”
事實上,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各種與核心素養培養理念背道而馳的案例比比皆是。家長聚會,聊天的話題都是誰誰成績好。假期中,學生不是在培訓機構就是在去培訓機構的路上。西安市八十五中書記衡穎提出一句話,“要讓家長明白,分數不能決定未來,素質才能奠基幸福,特別是不能忽視核心素養的培養,因為核心素養是每個學生必須獲得的素養。”
關鍵詞3:評價
讓評價成為教育教學的一部分
“當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通過評價的改革,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地?”八十三中校長劉忠建表示,當下課程改革的趨勢,由過去以學科為載體的課程,轉向面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把不同的學科進行相互融通,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這就需要在課程里融入質量評價的標準,并強調問責機制。
在劉忠建看來,針對教育教學的考試和評價,是外在的,相對來說比較剛性,是冷冰冰的評價。我們更需要的是那種能夠推動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的評價。
建大附中書記姚舒雅在會上提出,對于教師來說,通過評價了解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改進;從學生角度來說,每個學生都不一樣,評價就是他們實現學習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一來,評價將成為學習和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關鍵詞4:變革
國家不僅僅是提出核心素養,而是從考試層面已經開始實施了
“核心素養不僅僅只是提出這個命題,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落實。”陜師大奧林匹克花園學校校長李鴻從宏觀層面看待“核心素養”,深有感觸“國家已經不僅僅是喊口號了,而是從操作層面開始落實了。”
比如近期出臺的中考改革方案和教育部公布的高考內容修訂意見,這足夠說明“國家不僅僅是提出核心素養,而是從考試層面已經開始實施了。”李鴻校長給出幾組數據,證明“這一切已經開始和新課程改革相銜接,滲透到學科素養和核心素養,這說明這不再是討論層面和學習層面了。”
針對這些教育改革中的變化,李鴻認為,學校必須要轉型,尤其是一些重點學校。“要搞清楚為什么轉型?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什么?不能是純應試,這都給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新問題,重新思考我們的應試教育,教學體系和德育體系必須要發生變化!”在“互聯網 ”的背景下,學習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從原來的傳統意義上的班級授課制,開始真正關注學習的個體化。西安市四十四中校長孫文凱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由以往的傳授者向指導者變革,而且變革的速度比我們預期的更大。”
關鍵詞5:全面發展
同一“核心素養”對不同年齡段提出更細化要求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對“全面發展的人”這一目標給予了明確而細致具體的解析。
同一“核心素養”,不同的年齡段,具體的內涵也不盡相同。以“思考”來說,小學更多應側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中學更多應側重提出反思與不從眾;以“友善”來說,小學更多應側重善良和誠信,中學則更多應側重盡責與擔當;以“獨立”來說,小學更多應側重兒童的自信心,中學更多應側重耐挫力和堅持。
西安市第三中學副校長趙海娟認為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今后中學的教育教學活動會有極大的影響和指導意義,她認為要落實核心素養,國家要從完善和修訂的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及人才選拔的制度上下工夫。而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加強課程改革、完善教育評價體系、豐富教學實踐活動,才能建立起適合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華商報記者 杜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