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回,因為在這一回里作者通過判詞和紅樓夢曲將重要人物的結(jié)局給予了提示,因此第五回也是最值得探究的。在十二釵的判詞中寶釵和黛玉的并列排在第一。
話說賈寶玉在太虛幻境中被警幻仙子攜帶游玩,來至“薄命司”中隨意翻看。先看了“又副冊”,又看了“副冊”,然后再取來“正冊”翻看。只見頭上一頁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這幾句判詞后有兩句批語“寓意深遠。”還有一句“皆非生其地之意。”我以為前一句“寓意深遠”倒沒錯,后一句“皆非生其地之意”有些意外和唐突。《紅樓夢》的批書人除脂硯齋和畸笏叟之外,另也有一些不知名的人的偽批,他們是何目的不知道,但很容易誤導讀者。譬如這一句,我就認為很可能是偽批。“皆非生其地之意。”難道會有人以為判詞中在提示黛玉和寶釵的出生地嗎?誰會認為林黛玉出生在樹林里,寶釵生在雪地里?這個批書人也太低估了讀者的判斷力了,讀者也不至于如此的弱智吧!我倒是認為他并不是低估讀者,而是存心誤導讀者,因為讀者也不相信判詞與出生之地有何關(guān)系,但卻很容易因為這一句走向了反面,以為既然不是出生地似乎就該是死之地了。所以很多人都會以為林黛玉是吊死在樹林里了,而薛寶釵是死在雪地里了。我以為這樣的理解一樣太膚淺太簡單,我更相信她們的判詞是“寓意深遠”的。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我們可以想象掛在枯木上的玉帶被風吹時是何等的飄零,此一句應(yīng)該是暗示林黛玉飄零的人生。林黛玉的人生的確是飄零的,象一片樹葉從揚州漂到京都的賈府。在賈府貌似安定了,其實安定的只是外在,她的內(nèi)心一直都沒有安全感,因為她不知道她的歸宿在哪里。所以她才會在柳絮詞中嘆到“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在《葬花詞》里,林黛玉更是吟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的悲音,這不是矯情,也不是“為賦新詞強作愁”,而是她切身的感受,因為她在賈府是完全孤立的,沒有人能為她做主。如果賈母去世,那么她的命運就掌握在了王夫人手里,而王夫人又不喜歡她,所以她才整日憂心忡忡。
“金簪雪里埋”也不是說寶釵死在雪地里,而是暗示薛寶釵的被埋沒被雪藏的命運。薛寶釵本來是個有遠大志向的女子,她的柳絮詞里有一句“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但是古代女子不象現(xiàn)代女子如此自由,要有所作為也得憑借男人的力量,所以她一開始是要入宮為史的,她想仿效古代的賢妃賢后們,憑借自己的智慧來影響和改造男人,進而做一些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事情,但可惜她哥哥毀了她的前程,導致選秀失敗。后來她母親和王夫人又想讓她嫁給賈寶玉,她因此便時時勸告寶玉上進,誰知反而被寶玉疏遠了。非但如此,黛玉死后,寶釵雖然嫁給了寶玉卻始終得不到寶玉的愛,并且最終被拋棄。賈寶玉出家以后,薛寶釵也心灰意冷、徹底絕望,因她早年已對禪道有所覺悟,這一番便大徹大悟,因此也便出家為尼,自絕于紅塵,也是徹底的被雪藏了。
所以,寶釵黛玉的判詞與出生或者死亡之地都沒有關(guān)系,只是暗示她們的命運。林黛玉的命運被定格為飄零二字,薛寶釵的命運被定格為雪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