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要論孩子最讓父母感到頭疼的問題,下面這些一定榜上有名:
上課容易跑神、難以集中注意力;
寫作業時總是要玩玩這摸摸那,拖拖拉拉;
玩起電子產品來就忘乎所以,管不住自己;
不能做到按時起床睡覺,生活習慣比較差······
其實,這些表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缺乏自制力。
高爾基曾說:“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自制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十分重要的心理素質。研究表明,比起智力、性格,自制力對于未來成就的影響更大。
一個孩子是否有較強的自制力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還有人際交往上。
有自制力的孩子,通常成績更優異,習慣更好,也更容易贏得友誼。
自制力的培養其實也是毅力、堅持、意志力的培養,這些良好的品質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孩子自制力發展這個問題上,家長起著關鍵性作用,做好下面這三點很重要:
生活中有規矩,讓孩子明確界限
很多父母等到孩子青春期時,表現出很多壞習慣才開始著急,往往有點為時已晚。
因為一個孩子的言行習慣是從小形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再想糾正需要花費巨大的心力。
喜歡溺愛、放任、縱容的家庭,孩子通常比較隨心所欲,肆意妄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
其實孩子的自制力比我們想象中要強,關鍵在于父母平時有沒有給孩子立規矩,講原則,讓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
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因為女兒咘咘平常喜歡吃零食導致每次吃飯都是一件難事,賈靜雯決定給咘咘定下規矩,三天不吃零食挑戰。
她打從心底覺得這個挑戰必定會失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她反復跟孩子講清楚規則后,每一次面對自己喜歡的餅干、糖果時,咘咘都能堅持不吃。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原則性不夠強,可能在看到孩子撒嬌、耍賴、哭鬧后,就妥協了,打破了既定的規則,讓孩子嘗到了甜頭。
在教育孩子時,不要用太多規矩約束了孩子的探索行為,但是一些必需的規矩還是要有,比如對于零食、電子產品、作息時間的要求等。
建立規則時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和討論,由孩子自己說出來的規矩,他會更樂意去執行。
定下了規則,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語氣、情緒可以很溫和,但是態度和立場必須堅定。
比如規定了孩子每天只能玩10分鐘手機,如果孩子玩了20分鐘,那么第二天就不許玩,不管孩子怎么要求都要拒絕。
在適當的規矩中,孩子會慢慢由他律變為自律,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能超過多長時間,自制力得到發展。
當孩子做出專注、有自制力的行為時,家長可以給予鼓勵和贊美,可以更有效地發掘孩子的潛力,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家長做好榜樣
營造民主平和的家庭教育氛圍
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曾明確指出:
“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在7-11歲時,就要教會一個人的自我管理,還要讓孩子們學會“強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期,以后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重新教育’的問題。”
孩子的自制力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慢慢培養。
首先,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規律生活、說到做到、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有良好的管理和約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一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家長,又怎么能教出有自制力的孩子呢?
其次,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自制力發展。
父母應做到不粗暴對待孩子,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不做了”、“乖乖聽話”,并不能起到本質作用,他可能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為什么不能那樣。
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對待孩子有足夠的耐心,不用情緒壓制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誘,跟孩子認真解釋清楚禁止的原因,讓孩子“知其所以然”。
對于孩子反抗、挫敗的情緒,父母應表現出理解和接納,“我認同你的情緒,可以幫助你疏解,但我也要堅持我的原則”,這就是正面管教的關鍵所在。
在正面管教下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有規矩的約束,會充滿安全感,這樣才能發展出更加穩定的自我,從內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來更好地管理自我。
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投入越多,孩子自制力通常會發展的更好。
這就告誡家長平時要舍得花時間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的想法。
一起閱讀繪本、玩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游戲、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發展孩子的興趣特長,讓孩子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開始,逐漸訓練出更好的自制力。
不過多控制,給孩子自我調節的空間
父母不要過分放縱孩子,反之,也不能過多控制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孩子處于一種被控制的狀態,不能有自己自由做主的空間,很少有機會鍛煉自我控制。
這樣嚴格、一板一眼的管控不利于孩子自制力的發展。不僅容易引發孩子的反叛心理,而且一旦當孩子處于一種充分自由的狀態下,他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放縱自我”。
孩子在感到自己做主的事情上,會表現出更強的自制力。
在一些事情上,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讓他有做選擇、做決定的自由空間。
比如放假了讓孩子自己決定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玩,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允許孩子有放松和盡情玩耍的時間。
在這種狀態下的孩子,是主動的、自覺的,做事情時才會有高注意力和高效率。
家長也可以幫助和提醒孩子養成有計劃地做事的習慣,學會放眼未來,享受掌控感和自由度。
想養出優秀的孩子,就從培養他的自制力開始吧!
— END —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責任編輯 | 郭可暢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里,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里,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末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歡迎您分享給我們。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末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