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珺(鹽城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時代即將來臨。
如果說民事訴訟法因其直接規定了抗訴、檢察建議等民事檢察監督權能,而當仁不讓的成為對民事檢察人來說最為重要的程序法,那么民法典的實施為民事檢察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實體法依據,更是民事檢察人所必須掌握的“看家本領”。
民法典時代來臨,民事檢察人應當如何學好、用好民法典呢?
第一步,合而為一,融會貫通。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然而,民法典頒布之初,朋友圈里同行們卻有一句笑言 “專業選的好,天天是高考”。因為民法典實施之時,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9部法律同時廢止,現行的大量基于上述9部法律所制定的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也將失效。
對于民事檢察人來說,難道我們畢生所學皆成空?難道一切要從零開始、從頭再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民法典并不是對現有法律的全部推倒重來,也不是對單行法的簡單合并,而是根據法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制定出的一部體例合理、結構完整、內容一致的科學的“法典”。王利明教授就提出,體系性與邏輯性不僅是民法典的內在要求,而且也是民法典的生命,缺乏體系性與邏輯性的“民法典”只能稱為“民事法律的匯編”,而不能稱為民法典。民法典編撰所采取的“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智慧也應當被我們應用在學習民法典之中。
例如我們學習民法典中關于借款合同的規定,并不只是學習“借款合同”這章14個法條的規定,而應當根據特別法到普通法的邏輯順序,從借款合同章,到合同編“小通則”,再到民法總則編,融會貫通、合而為一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打通學習民法典的“血脈經絡”,實現對民法典的深入全面理解。
第二步,溫故知新,行穩致遠。
學習民法典首先要“溫故”。民法典的整體框架是以原有的單行法整合而來,很多內容也是從原單行法的基礎上修改而來,更有很多內容是從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釋吸收、完善而來。
例如:民法典第793條關于建設施工合同無效時建設工程價款支付的規定就是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第2、3條整合修改而來,上述條款在我們以往的民事檢察工作中也頻繁適用,在經過長期實踐之后,正式以法律條文的方式進入《民法典》,其重要性與其規范地位得以匹配。
學習民法典還需要“知新”。民法典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了有針對性的新規定,這些新規定也是學習民法典的重點。比如將“人格權”單獨成編,新增三大抗疫規定,增設居住權,設置離婚冷靜期,完善高空拋物墜物相關各方的民事責任等等。
另外,民法典對現有的一些規則也進行了修改,例如:將“熊孩子”的限制行為能力年齡從10歲降低到8歲;不再將“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作為禁止結婚的情形;增加了侄女、侄子、外甥、外甥女作為代位繼承人的規定;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而不是連帶保證責任。與“溫故”相比,“知新”可能更為重要,全面學習這些“新”規則,是我們正確適用民法典的關鍵。
第三步,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張軍檢察長也提出,把實施民法典貫穿法律監督始終。對比傳統強項刑事檢察和新生熱點公益訴訟檢察,民事檢察工作一直是檢察機關的“冷門”。民事檢察部門不但對應法院按照案由細分的數個民事審判庭,還同時對應執行局、審監庭、立案庭等多個部門。而檢察機關在民法領域的研究方向也多為程序問題,在民事實體法方面,我們的專業化水平相較于從事民事審判工作的資深法官仍有不小的差距。學好、用好民法典,對我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
作為一名民事檢察人,要以民法典頒布為契機,把學習、實施民法典與民事檢察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完善民事檢察工作機制,著力提升民事檢察監督質效,實施精準監督,做強民事檢察。
民法典時代來臨,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征程上又樹起了一座法治豐碑。作為一名民事檢察人,我有幸見證民法典時代的開啟,同時也深感責任在心,使命在肩。我深愛的民事檢察恰遇新時代開啟,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編輯:胡錫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