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給大家講了中醫治病的依據和治病的方法是來源于上千年中國人民在生病和治病過程中總結出的醫療實踐經驗,在中醫的歷史文獻中,保存了大量的這樣的治病經驗,所以研究歷史文獻,研讀古醫籍是中醫人前進,進步的必修課程,清代名醫陳士鐸有一部 醫學著作名為《辨證錄》,有一個方子,名為快膈湯,今天我通過一個病例把這個方子的功效和適應癥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患者是女性,年齡43歲,自述她經常的心情抑郁,心理壓力比較大,兩脅骨下面飽脹,肚子脹滿,吃飯后不消化,我查看患者舌苔薄白,脈弦,屬于中醫辨證的肝郁氣滯,脾虛,消化不良,用的方藥是快膈湯加減,方藥為黨參 ,茯神,白芍, 白芥子 ,炒萊菔子, 檳榔 ,神曲,枳殼 ,柴胡, 薏仁, 姜厚樸,患者用這個方子服用10劑后,肚子脹氣明顯減輕,吃飯也多了,再服用10天癥狀消失,病痊愈。通過這個病例,驗證了這個古方快膈湯,對癥治療,確實有良效。我們通過不斷的驗證古方,記錄下古方治病的效果,然后把這些病例發到網上,讓更多的中醫從業者學習和參考,希望能對繼承中醫和發揚中醫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也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