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不是病
雖然「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只差一個字。但這一個「癥」字,卻讓兩者千差萬別。
腰椎間盤突出只是影像學的概念,換言之,是指經腰椎CT或磁共振(MRI)檢查發現椎間盤向后突出。
而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椎管內致使相鄰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者。
顯然,兩者中最顯著的區別是是否有“臨床癥狀”。
這就表示,有腰椎間盤突出,不一定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癥。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完全不重視,因為腰間盤突出會進一步發展為腰間盤突出癥狀。
不要輕易自我診斷
有些人認為腰痛或腿疼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癥狀復雜,僅憑疼痛是無法判斷的,要是有癥狀的時候,就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醫院檢查包括腰椎X片、核磁共振檢查,這兩項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各有用途,最好結合確診。
所以啊,千萬不要輕易自下診斷,有病找醫生。
檢查首選核磁共振(MRI)
X光線片——如果是腰突或者退變,往往椎間隙高度會降低,這是椎間盤病變的最直接證據。但是沒法明確是否有腰突,因為這種檢查主要是看骨性結構改變,間接推測椎間盤退變。
MRI——這種檢查對軟組織的顯示非常清晰,特別是1.5T以上的機器,效果非常好,可以說對診斷腰突癥來說敏感性非常好,組織顯示清晰,特別對于椎間盤含水量,神經組織炎性水腫等。
如果患者有反復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最好做MRI檢查。這對治療方案的制定非常有意義,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臥床休息用處不大
曾經嚴格臥床是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
但是,現在有研究表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臥床休息與保持日常活動對該病的影響幾乎沒有差異。
至于其他的治療方法,如支具固定、電刺激、針灸、牽引等也都被證明治療效果不確切。
保守治療仍是首選
現階段,為了避免手術帶來的創傷和風險。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上仍以保守治療為首選。
保守治療中,非藥物治療可以考慮脊柱推拿。但必須經過醫生同意,且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否則盲目推拿可能會加重病情。
一般來說,保守治療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癥狀。但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還是應考慮手術治療。那么手術治療該在什么時候做呢?
手術治療最佳時期是 6 個月內
手術治療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 6 個月內進行。
有研究表明早期手術介入(6 月~1 年)的患者術后康復更快、神經功能恢復的更好。
對于年輕人不良習慣導致的腰痛,建議大家,可以通過改變習慣、加強鍛煉等方式來「治病」。
但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復雜的疾病,還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重視這個疾病,并能夠及早就醫。
FM107.8、AM747戲曲廣播,每周五晚7:30-8:00《骨健康大講堂》,主講人:陳治;
AM900農村廣播,每周五晚9:30-10:00《骨健康大講堂》,主講人:張國才;
FM101.8陜廣新聞、AM1008,每周六晚8:00-8:30《骨健康大講堂》,主講人:王鑄銘;
FM89.6汽車調頻,每周六晚9:30-10:00《骨健康大講堂》,主講人:柳健。
為您揭秘更多骨健康知識,歡迎您準時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