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里來賞荷花
文/01一線
荷花,夏花之列。因夏花之美,夏花之韻而頗具意蘊,有蓮花、水芙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美名。而天宮蓮花池的荷花成為了佛主觀音的座上花。它的形態高潔,安靜嫻雅,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古時江南,有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過生日的風俗。荷花的果實蓮子,根須稱蓮藕,蓮子和蓮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是原始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因而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祖先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征,被稱為“活化石”。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對荷花情不自禁,贊美的詩詞不勝枚舉。“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集芙蓉以為裳”。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在他的最著名的《陋室銘》中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對荷花,最初的認知是佛禪之物,得知荷蓮寓含清廉。小時候在老家采過睡蓮,認識荷花是學課本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開始的。后來外出有見過湖中諸如北京頤和園、揚州瘦西湖、南京玄武湖、莫愁湖和杭州西湖等好多處的荷花。江西撫州廣昌、贛州石城、萍鄉蓮花、新余羅坊等地的片片荷花,也是驚艷綻放。
當人們還在城市炎熱中喧囂忙碌的時候,荷花池里的荷花卻是靜悄悄,伴隨著池內的蛙聲、調皮的魚兒撲騰出的玲瓏水聲和附近樹上的鳥叫蟬鳴,構成了夏天一道最美的風景。
仲夏,是荷花盛放的季節。荷花進入盛花期,一陣風過,那葉擠著葉、花迎著花的荷塘,葉子與花之間的顫動,像閃電,如一層層凝碧的波浪,霎時涌向荷塘的那邊……此季,艷陽高照,“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各處荷花生態長廊一片碧綠,碧葉蓋田,花蕾綻放,紅花映日,荷香醉人,顯得分外秀美,前去賞荷花、觀白蓮的游客絡繹不絕。游人身處其中,如流連在十里畫坊,人們完全陶醉在這濃郁的荷香和誘人的景色之中。
吉安縣城敦厚鎮龍湖上游擁有百畝荷花池。進入7月,這里的荷花開始盛放,灼灼其華,好不壯觀。賞荷、品荷是一種心情;拍荷、畫荷是一種心境。
7月15日周末,終于得閑,我推著快滿周歲的孫子專程去那享受觀賞了一回,“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實地感受那一片富有詩意的荷花。
半路上,我檢起兩枚荷花花骨朵遞給小孫子手上搗鼓著,看他仔細欣賞的神態,那股天真也是真美!
當我們走近荷花池,一片片的白蓮在眼前爭相綻放。“多情夏日邀君共,無主荷花一片開”。此時,我的心間開著荷花。
百畝荷花池,灼灼其華生;荷塘凝碧涌,浪淘彼澤陂。
邀花各自媒,萬頃蓮田出;碧荷幽泉月,朵朵閉花瑞。
城居原自爽,地生主蓮花;疏落人煙里,天然映彩霞。
湖面的荷葉密密麻麻擠滿了湖面,肥大的荷葉,綠汪汪一片,托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如綠紗托著紅緞,漂浮在清澈平靜的湖面上。
走進湖邊的“花神碧波”亭中,倚欄近觀,盡情觀賞一池碧綠中的出水芙蓉。湖中,夏日之葉,荷最有意。田田荷葉,片片相間,碧玉妝成,亭亭玉立。荷葉縫接,株株花蓓身出葉界,迎著驕陽,不再沉默,不再顧忌,不再疑惑,就此一季,奮力伸展,驚艷綻放。好艷的花,好美的荷,一池的花,最耀的荷,在夏日的陽光里驚艷了一切,生機勃勃,魅力無限。
荷花,以其優美、清雅的姿態,香凌水上,為人們所欣賞;更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為歷代詩家詞人們所鐘情,歌之詠之,題之贊之,姿采飄飄,遺韻裊裊。
荷花的花語是清白、堅貞、純潔、信仰、忠貞和愛情。粉色荷花:恩愛關懷。白色荷花:脫俗持久,出淤泥而不染。荷花,是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
最后,我站在幾外特別適合拍攝和賞花的地方,不停地用手機拍下了這得的幾瞬。這次采風荷花、品蓮子、拍照片,是我盛夏來到這里的一次身心放松,很多的感觸。
我想: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盡管世事繁雜,心依然,情依然;盡管顛簸流離,腳步依然,追求依然;盡管歲月滄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守住最美風景,成為一種風度,寧靜而致遠;守住最美風景,成為一種境界,悠然而豁達;守住最美風景,成為一種睿智,淡定而從容。心簡單,世界就簡單。
南宋詞人姜夔的詠荷詞中有“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把荷花比擬成含笑的美人,臨風搖動,展示了一幅生動的圖畫。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好的詩句不覺涌出,而這詩句也仿佛香氣熏染,想象極為新奇。
對于這次賞荷,我同樣憐惜起荷花來,以詩《題吉安縣城敦厚鎮龍湖上游百畝荷花》以銘記。
朦朧夢幻誤瑤池,碧澗幽芳任卷姿。
莫問湖中多少夏,花開爛漫正當時。
回來在書房整理這次拍下的賞荷圖片時,荷花讓我再度醉入了夢中。我于是幻想著:
倘若有夢,愿有一朵荷花落在我的眼角,眉梢,輕悄相慰;
倘若有夢,愿有一朵荷花停駐在我的掌心,輕巧想問;
倘若有夢,愿有一朵荷花只為我起舞,一曲霓裳,直奔眼際;
倘若有夢,愿有一朵荷花只為我凋零,而我將愿沉睡千年,永不醒來!
(于2018年07月15日當日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