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元代早期龍泉瓷器底足
龍泉窯創燒于北宋早期,這個時期正是越窯燒制的晚期,有諸多證據表明,龍泉窯與越窯有著直接的聯系,“河濱遺范”銘文據說就是這種聯系的一個遺留的標記。龍泉窯的頂峰是在南宋的中晚期,一直延續到元代,至明代中葉以后逐漸衰落,不過龍泉窯的燒制一直沒有停止,以前的說法是到清代停燒,實際上龍泉燒制普通民用瓷器一直沒有間斷過,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繼承祖傳陶瓷手工藝的龍泉藝人。
這個龍泉窯的底足標本,是龍泉窯頂峰時期的作品,石灰堿釉肥厚,釉面如冰似玉,內底中間還有花紋。外底挖足較深,但是并不過肩,外底刮去一圈釉,只保留中間一小圈釉,漏胎處泛紅。這個是元早期的特征,到元代晚期以后,底足內全部無釉,中心有乳狀凸起。
圖2.元代早期龍泉底足內底,中間有紋飾
圖3.元代早期龍泉底足胎體,灰白胎,雜質較多
圖4.元代早期龍泉底足內底在放大鏡下看到的效果圖,有氣泡和刮痕
圖5.元代早期龍泉底足外底上的無釉處的紅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