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對具有任何主要血管危險因素的個體進行系統的全球心血管病危險評價,即以下人群:具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存在吸煙、動脈高血壓、糖尿病、血脂水平升高、肥胖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或存在增加心血管病風險的共病(Ⅰ,C)。不建議對年齡<40歲的男性/年齡<50歲的女性、無已知心血管風險因素者進行系統性心血管病風險評價(Ⅲ,C)。對于< 70歲且無確定的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腎病、遺傳性/罕見脂質或血壓紊亂的健康人群,建議使用SCORE 2評分系統評估10年致命或非致命性心血管病風險(Ⅰ,B)。對于沒有糖尿病、慢性腎病、脂質或血壓異常,但同時具有較高或極高心血管病風險(50歲以下人群的SCORE 2評分>7.5%;50~69歲人群的SCORE 2評分≥10%;≥70歲人群的SCORE 2評分≥15%)的看似健康的人群,應進行ASCVD危險因素的治療(Ⅰ,C)。不建議收集其他可調整的潛在危險因素,如遺傳風險評分、血液或尿液中生物標記物水平,或血管檢查/成像等(Ⅲ,B)。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病的基石(Ⅰ,A),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或類似的飲食模式(Ⅰ,A)。建議用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減少鹽的攝入,以降低血壓和心血管病風險(Ⅰ,A)。選擇富含纖維的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物、水果、蔬菜、豆類和堅果(Ⅰ,B)。建議每周至少吃一次魚,最好是脂肪含量高的魚,并限制加工肉類的攝入(Ⅰ,B)。限制飲酒量,建議每周的酒精攝入量≤100 g(Ⅰ,B)。建議限制游離糖的攝入,尤其是含糖飲料,最多不超過能量攝入的10%(Ⅰ,B)。建議超重和肥胖人群減重,以降低血壓、血脂異常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從而改善其心血管病風險狀況(Ⅰ,A)。雖然一系列飲食對減肥有效,但建議長期保持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的健康飲食(Ⅰ,A)。對于特定風險的人群,建議他汀類藥物處方到最大耐受劑量,以實現LDL-C目標值(Ⅰ,A)。
對于已確診ASCVD的患者,建議采用降脂治療,最終LDL-C目標為< 1.4 mmol/L(55 mg/dl),且LDL-C比基線降低>50%(Ⅰ,A)。如果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后,LDL-C仍不能達標,應聯合應用依折麥布(Ⅰ,B)。如果仍不能達標,加用PCSK9抑制劑(Ⅰ,A)。雖無ASCVD或糖尿病但心血管極高危的年齡<70歲患者,應考慮將LDL-C降至<1.4 mmol/L且降低50%以上(Ⅱ,a)。雖無ASCVD或糖尿病但心血管高危的年齡<70歲患者,應考慮將LDL-C降至<1.8 mmol/L且降低50%以上(Ⅱ,a)。這一點與我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的推薦有差異,歐洲指南的LDL-C目標值更低。我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指出,非糖尿病的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標為<2.6 mmol/L(100 mg/dl)。
極高危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經最大耐受劑量他汀和依折麥布治療后,如果LDL-C仍不能達標,建議加用PCSK9抑制劑(Ⅰ,C)。老年ASCVD患者也建議接受他汀治療(Ⅰ,A),如果存在明顯的腎臟損害和/或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建議起始使用低劑量他汀(Ⅰ,C)。對于風險極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確診ASCVD),應強化降脂治療,最終目標是LDL-C降低幅度≥50%,且LDL-C<1.4 mmol/L(55 mg/dL)(Ⅰ,A)。對于心血管病高危、年齡>4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LDL-C目標為降低幅度≥50%,且LDL-C<1.8 mmol/L(70 mg/dL)(Ⅰ,A)。首要目標是將所有患者的血壓降到<140/90 mmHg,隨后的降壓目標應根據年齡和合并癥情況個體化決定(Ⅰ,A)。對于18~69歲接受治療的患者,建議最終將大多數患者的收縮壓降至120~130 mmHg(Ⅰ,A)。對于年齡>70歲的接受治療的患者,通常建議收縮壓應控制在<140 mmHg,如果可以耐受,應降至130 mmHg(Ⅰ,A)。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建議將舒張壓降至<80 mmHg(Ⅰ,A)。高血壓或正常高值血壓者,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治療(Ⅰ,A)。多數患者建議起始兩藥聯用進行降壓治療,最好是復方制劑。身體虛弱的老年患者和風險較低的1級高血壓患者除外(Ⅰ,B)。優先建議聯合使用ACEI/ARB+鈣通道阻滯劑或利尿劑,也可以選擇五大類降壓藥中的其他聯用組合(Ⅰ,A)。如果兩藥聯用仍不能控制血壓,建議三種藥物聯合使用,通常選擇ACEI/ARB+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劑,最好是復方制劑(Ⅰ,A)。如果三藥聯用仍不能控制血壓,建議增加螺內酯治療;如果不能耐受,則增加其他利尿劑,如阿米洛利,或者改為更高劑量的其他利尿劑(Ⅰ,B)。建議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戒煙、低飽和脂肪攝入、高纖維飲食、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Ⅰ,A)。對于多數1型或2型糖尿病或者,建議將糖化血紅蛋白目標控制在<7.0%(53 mmol/mol),以降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風險(Ⅰ,A)。在對腎功能進行評估后,推薦大多數既往無急性腦血管病、慢性腎病或心衰的患者將二甲雙胍作為一線治療(Ⅰ,B)。合并ASCVD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使用GLP-1RA或療效經過驗證的SGLT-2抑制劑,并證明其有療效(Ⅰ,A);合并慢性腎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建議使用SGLT-2抑制劑,以改善心血管和心腎結局(Ⅰ,A);合并HFrEF的2型糖尿病患者, 建議使用療效經過驗證的SGLT-2抑制劑,以減少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Ⅰ,A)。建議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用于心血管病的二級預防(Ⅰ,A);如果阿司匹林不耐受,建議改服氯吡格雷75 mg/d(Ⅰ,B)。胃腸道出血高危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療時,應同時使用質子泵抑制劑(Ⅰ,B)。考慮到出血風險,不建議輕/中度心血管風險的個體使用抗血小板治療(Ⅲ,A)。對于既往有心肌梗死或血運重建史的患者,建議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Ⅰ,A)。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進行12個月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阿司匹林+P2Y12受體抑制劑),除非存在禁忌證,如出血風險過大(Ⅰ,A)。對于慢性冠脈綜合征(CCS)患者,建議在支架置入(無論支架類型如何)后6個月內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 mg,除非發生危及生命的出血而需要縮短時間(1~3個月)(Ⅰ,A)。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如心衰、高血壓或糖尿病),建議使用ACEI或ARB(Ⅰ,A)。β受體阻滯劑推薦用于左室功能障礙或收縮期心力衰竭患者(Ⅰ,A)。對于已確診ASCVD的患者,推薦口服降脂藥物,LDL-C目標值為較基線降幅≥50%,且LDL-C<1.4 mmol/L(Ⅰ,A)。對于發生過腦血管事件的患者,除了適當的藥物治療外,建議改善生活方式(Ⅰ,A)。
對于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建議使用抗血栓藥物進行血栓預防;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議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可以選擇單用阿司匹林,也可以選擇雙嘧達莫+阿司匹林,或者單用氯吡格雷;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議使用抗凝藥物(Ⅰ,A)。
對于血壓≥140/90 mmHg的卒中或TIA患者, 建議降低血壓(Ⅰ,A)。
建議所有下肢動脈疾病患者戒煙(Ⅰ,B),并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多運動(Ⅰ,C)。
對于間歇性跛行患者,建議進行有監督的運動訓練(Ⅰ,A);如果不可行,建議進行非監督下的運動訓練(Ⅰ,C)。
建議有癥狀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采用抗血小板治療(Ⅰ,C)。合并高血壓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Ⅰ,A);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建議嚴格控制血糖(Ⅰ,A)。
糖尿病、高血壓和蛋白尿患者建議使用ACEI或ARB治療,藥物應滴定至最高劑量(Ⅰ,B),而且不推薦這兩種藥物聯用(Ⅲ,C)。
風險因素、伴隨疾病的識別和管理應視為房顫患者治療的一部分(Ⅰ,B)。
建議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對并發癥進行相應的治療,以減輕房顫負擔和癥狀的嚴重程度(Ⅰ,B)。
合并高血壓的房顫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以減少房顫復發和卒中及出血風險(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