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yī)書友會第186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寫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著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勞動成果被淹沒在雜亂的消息列表中,小編們表示好心碎。在這里真誠的邀請書友們給中醫(yī)書友會加上星標或置頂,具體操作很簡單,只要三步:①點擊本文左上角“中醫(yī)書友會”——②右上角“. . .”——③選擇置頂(安卓)或星標(蘋果)。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持。
I導讀:本文作者將臨床觀察的過敏性鼻炎的癥狀,分為太陽合并陽明、太陽表實、太陽表虛和少陰中風三類,并詳細分析了臨床表現、病因病機、和治法方劑,說的很有道理。對于我們臨床學習,方劑不必一一對應,思路值得參考。(編輯/王超)
辨過敏性鼻炎之六經水火論
作者/李慧軍
每逢季節(jié)交替,尤其是春秋季節(jié)時,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就多起來了。2015年天津全國鼻科年會討論后制定的《變應性鼻炎診治指南》(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中提到11個城市自報患病率平均約為11.1%,不同地區(qū)間差異很大,依次為北京8.7%,杭州8.9%,西安9.1%,長春11.2%,南京13.3%,上海13.6%,廣州14.1%,沈陽15.7%,長沙16.1%,武漢19.3%和烏魯木齊24.1%,且呈繼續(xù)增加趨勢,并且逐漸年輕化。
一、臨床表現
過敏性鼻炎依發(fā)作的時間可以分為長期型和季節(jié)型,其臨床表現為:
鼻癢:發(fā)作之前,鼻腔內奇癢。一般冷風、冷氣、有刺激性的氣體、粉塵……,都能導致奇癢。有時情緒也能刺激作癢。
打噴嚏:一癢即嚏,也是陣發(fā)性地緊隨作癢而來,從三至四個到數十個不等。
流鼻涕:繼癢與嚏之后,清涕即無控制地流淌出來。其質清淡如白水,擦在手帕上,毫無痕跡可見。
短時期的鼻塞與失嗅:嚏后,馬上鼻子堵塞,并嗅覺也暫時消失。等待一個相當時間,一切恢復正常,毫無后遺癥狀。
全身癥狀:兩型鼻炎無明顯區(qū)別。季節(jié)性的,則在發(fā)作之初可伴有頭痛或全身不適。
局部檢査:可見兩下甲肥大水腫,鼻腔粘膜蒼白,表面水汪汪有如魚鰾。但這些癥狀往往也隨發(fā)作情況演變而不同。
分泌物涂片:可見嗜酸性白細胞增多。這種數據中醫(yī)在診斷上不起什么指導作用,但在觀察療效時,很有幫助。
過敏性鼻炎中醫(yī)稱之為“鼽嚏””腦漏”。最早見于《素問·脈解篇》,其曰:“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后世醫(yī)家對本病的論述也較多,如金代《劉河間醫(yī)學六書》中說:“鼽者,鼻出清涕也。”對鼻鼽的病因,明代《證治要訣》說:“清涕者,腦冷肺寒所致。”
《景岳全書·鼻證》:“鼻淵證,總由太陽督脈之火,甚者上連于腦,而津津不已,故又名為腦漏。”《醫(yī)醇剩義·腦漏》:“腦漏者,鼻如淵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風也,火也,寒也。鼻為肺竅,司呼吸以通陽,賊風侵入,隨吸入之氣上徹于腦,以致鼻竅不通,時流清涕,此風傷之腦漏也。陽邪外爍,肝火內燔,鼻竅半通,時流黃水,此火傷之腦漏也。冬月邪寒,感冒重陰,寒氣侵腦,鼻竅不通,時流濁涕,此寒傷之腦漏也。”
我在臨床中發(fā)現,過敏性鼻炎的主癥不外乎“鼻眼癢”和“流清涕”。通過古代各位醫(yī)家的不同闡述,我利用《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學說和《傷寒論》的六經辨證,來詳細論述過敏性鼻炎的成因機制及辨證論治。
經絡學說中鼻部和太陽經,陽明經和督脈相通,上述經絡的變化就會影響鼻部的臨床反應。太陽為寒水之經,統(tǒng)領全身的水液分布。《傷寒雜病論》的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就是針對太陽寒水之經的水來解決太陽病。
包括:1.太陽的表實表虛證,分別有代表方麻黃湯、桂枝湯來解表發(fā)汗。2.膀胱蓄水證,代表方是五苓散。3.膀胱蓄血證,代表方為桃核承氣湯。人體里代表水的有汗液,尿液,體液和血液,以及眼淚和鼻涕。
不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也是生命的基本構成。成年人機體組織成分中,蛋白質占17%,脂肪占14%,碳水化合物占1%—2%,鈣等礦物質占6%,而大約60%為水。可以說人體體重的2/3是水,因此常說人是水做的。水是屬陰性寒的,只有用屬陽性溫的火來制約平衡它。所以少陰君火和太陽寒水就成了表里關系,也是平衡身體的主要物質。
二、病因病機
就過敏性鼻炎所表現的“鼻眼癢”“流鼻涕”,就是身體受寒(表寒和里寒),火不能制約寒水的臨床表現。如果是表寒,就會流鼻涕,如果是里寒,就會小便清長。鼻竅為太陽經及督脈(諸陽之匯)之共有空竅,太陽經絡止于睛明穴。太陽經絡受邪,本陰標陽,受寒傷陽,寒水不受制約,隨竅而出。而“鼻眼癢”正是寒熱水火交爭的一種表現。《黃帝內經》病機19條曰:諸痛癢瘡,皆屬于心。金·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曰:人近火氣者,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這說明“癢”癥和火有直接的關系。
過敏性鼻炎是西醫(yī)的病名,認為是由各種過敏源誘發(fā)的疾病。中醫(yī)思維的過敏源,其實是寒熱的差別,地域的差別以及氣候的差別。有好多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認為對花粉過敏誘發(fā)鼻炎,可是換了環(huán)境和地域,即便接觸花粉也不會過敏。
這是什么道理呢?我認為是自身的溫度感應調節(jié)出了問題,也就是免疫能力低下了。過敏性鼻炎最容易出現的是春秋季節(jié),因為春秋季節(jié)晝夜溫差比夏季和冬季要大。由于身體調節(jié)溫度的能力下降,就會容易誘發(fā)過敏反應,過敏性鼻炎只是過敏性疾病的一種。所以說溫度的高低,就是寒熱的多少,也就是陰陽水火的相互平衡制約。因此改變環(huán)境,提高寒熱適應能力才是改善過敏性鼻炎的有效途徑。
過敏性鼻炎在治療上,中醫(yī)的辨證很重要。一般認為,新近發(fā)生的在表屬實,遷延不愈,傷及肺腎的在里屬虛,其病因病機:
太陽合并陽明:一般鼻病,大多新病屬寒,久病屬熱,所以久嚏不止,水火交爭。陽明有熱,必會傷肺,出現肺熱,肺火。
太陽表實:《景岳全書》:“凡由風寒而鼻塞者,以塞閉腠理,則經絡壅塞而多鼽嚏。”因為肺本惡寒之臟,一著寒冷,當然及時反應,故而失嗅與清涕共來。
太陽表虛:衛(wèi)氣是陽氣的一個部分,生于水谷精微,源出脾胃,既能溫養(yǎng)臟腑,又能保衛(wèi)肌表抗御外邪。一旦虛衰,大小之邪從開竅之鼻也好,所主之皮毛也好,可以長驅直入,首先反應于鼻病者,為狂嚏與清涕。
少陰中風:少陰腎陽主一身陽氣,故稱元陽。腎陽一虛,無以溫煦臟腑諸竅,則肺也當然虛冷自怯,更難抵御外邪。所以《素問·宣明五氣篇》謂:“五氣所病,腎為欠為嚏。”
所以,歸納起來,有實證、虛證兩型。
實證為肺有熱邪,深伏難宣則狂嚏,或寒襲肺經,金叩乃鳴。
虛證有衛(wèi)氣不充,藩籬失職,所以外邪易襲,脾陽失振,濁陰籠罩,金受叩而鳴,或腎陽衰竭,內則難以溫養(yǎng)內臟,外則無法資助衛(wèi)氣而抗拒外邪。
三、辨證論治
太陽合并陽明:狂嚏不止,對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黃色而清稀如水。鼻粘膜正常,甚至有充血現象。一接觸任何刺激,如煤氣、香煙、熱氣等,馬上發(fā)作。舌薄黃苔。
太陽表實:狂嚏,清涕多稀薄澄清如自來水。平時容易感冒。大多一遇風寒,馬上發(fā)作,所以早晨起床之際,必然一次狂嚏。檢查可見鼻粘膜蒼白。舌薄白苔。
太陽中風:容易噴嚏而嚏數不多不狂,接觸極小極微的外來刺激,亦可馬上發(fā)作,流涕多清稀,一般病程較長。全身癥狀為運化不健,入冬畏寒,常年在感冒中,精神疲乏,鼻塞嚴重。檢查可見鼻粘膜蒼白或輕微水腫。舌薄苔,質淡白、嫩、胖,脈虛而緩。
少陰中風:病程必長,不論冬夏,一直處于病態(tài)中。一切局部癥狀,較衛(wèi)氣不固者更為嚴重。全身癥狀,更顯示出萎頓不振,腰疼、脊冷,四末不溫,大便溏薄,小便清而頻頻欲解。舌薄苔,質淡不紅,脈多沉、遲、細、弱。檢査可見鼻粘膜蒼白無華。下圖是傷寒六經中風圖表(僅做參考)
治療:
一般情況下,此病實者、熱者少,而虛者、寒者多。
太陽合并陽明:當解太陽之表,清陽明之熱,常用代表方桑杏湯加蟬蛻防風地龍。
常用藥:桑葉、杏仁、薄荷、菊花、桔梗、甘草、蘆根、蟬蛻、防風、地龍。
太陽表實:當發(fā)汗解表,溫肺祛寒法。常用代表方為麻黃桂枝各半湯加蒼耳子。
太陽表虛:當解表益氣固衛(wèi)法,常用代表方有桂枝湯合玉屏風散。
一般衛(wèi)虛者,肺氣宗氣必虛,所以也可以補氣升清法,如補中益氣湯、益氣聰明湯之類也可取用。
少陰中風:取用溫陽益腎治水,常用代表方有當歸四逆湯,桂附八味地黃湯或右歸飲。
五、醫(yī)案舉隅:
楊某,女,28歲,已婚,2015年5月5日就診。
患者起先是因為身體瘦弱,體質差,欲調理好身體,準備要小孩。但過敏性鼻炎多年,春秋季加重,每年都要用激素曲安奈德控制。臨床表現為鼻塞,惡寒,手腳涼,打噴嚏,胃部不適感,脈細弱,舌淡苔薄膩體大。
初診:六經辨證考慮是少陰寒化,有太陽合并少陰的病機,治以溫中助陽解表通絡,方劑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吳茱萸湯加玉屏風湯。
二診:2015年5月13日,服藥5劑,惡寒,怕冷,手腳涼好轉,時有黃鼻涕,打噴嚏,小便黃,大便溏,胃不適存在。舌淡苔薄膩稍黃有齒痕,脈沉細弱。認為用發(fā)汗溫陽解表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傷了津液,有少陰熱化的表現,改用少陰中風的當歸四逆湯加味。
三診:2015年6月14日,二診改了方劑,患者所有癥狀均有改善,堅持服藥十余天,過敏性鼻炎癥狀消除。
患者一共服藥40余付,進入秋季過敏性鼻炎也沒有發(fā)作,2016年順利受孕生子,身體健康。
I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