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脈結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湯,但是“心動悸”,血不足以養心則心動悸,真正的由于虛,現在(術語)說由于陰虛了(編者按:此術語非胡老常用的陰證之虛證,而是指陰津血虛證),可以用炙甘草湯。
有些脈結代,如前面講的抵擋湯,脈沉結,沉之中見結,就是脈挺沉有時停一下子,結脈,他用抵擋湯。
所以實證里頭有很多事瘀血證,反倒用下劑。
可是那個(抵擋湯證瘀血證)不心動悸,如果心動悸相當厲害,動悸有點驚恐的意思,《玉函經》說是“驚悸”,不說動悸,炙甘草湯是有作用的。
炙甘草的藥,我們來分析一下。
主要是用桂枝湯去芍藥,你看這里頭有桂枝、生姜、大棗、甘草,這是桂枝湯去芍藥。
另加些滋陰藥阿膠、麥門冬、麻仁、地黃,同時加人參健胃。
所以生血、生津液,胃要是壞了是不行的。
而且(炙甘草湯)方名也給我們一個啟示。
生地用一斤,麥門冬用半升,都是大分量,不說生地麥門冬湯,而說炙甘草湯。
炙甘草不過才四兩,為什么呢?
甘能養脾,古人認為是甘藥都是健胃的,這個方劑用的滋陰藥都是甘藥,尤其是麥門冬,你看麥門冬的解釋上,健胃,續絕傷,也是個強壯(性藥),也有健胃的作用。
它甘寒,像人不能吃,用竹葉石膏湯,也擱麥門冬、人參。
(炙甘草湯)這個方劑主要是健其胃氣為本。
由于陰分太虛了,當然他也擱滋陰藥。他擱桂枝干什么呢?外調營衛,內滋陰液,然后健其胃氣。
這是一種治血虛、脈結代的正法,不健胃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遇著血虛、津液虛,(有的大夫)就是大滋陰,把胃給弄壞了,那是沒好的,那個(治法)是恢復不了(血虛、津液虛)的。
炙甘草湯后世給起個“復脈湯”(的名字),(我認為)是錯了。
真正脈要是絕,那謂之沒有脈了,那只能通脈四逆湯這種法子。
這個方藥(炙甘草湯)它復不了脈。這就是言過,這都是《千金》搞的。
(炙甘草湯)它是治結代,結代當然那是脈出了一種間歇,她(炙甘草湯)復“間歇”可以,而不是脈沒有了它(炙甘草湯)能復脈的,所以大家對于這個方劑(要注意),真正要到心臟衰竭、機能陳衰(程度),寒性藥是一點兒也用不得了。
我們后頭講的通脈四逆湯就是(治療機能陳衰),那只能夠救胃。
所謂就胃扶陽了,胃氣保住一分,這個人生命可以挽回一分。
如果胃氣全完了,那就是好不了了,所以那個(胃氣大損)必配四肢厥冷,四肢厥冷就是血液達不到四肢,基礎在胃啊!
胃是水谷之海,胃一點消化作用沒有了嘛,所以到那個時候吃這個方藥(炙甘草湯)不行,一點寒性藥也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