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洞見Autumn
于世間行走,底線一定要高,原則務必要強。
“你會因為不懂拒絕,而困擾嗎?”
最近更新的一則視頻里,薇婭的這句提問戳中了不少網(wǎng)友的心。
女孩剛入職新公司不久,身邊的一圈老同事,有事沒事,總喜歡找她幫忙。
她礙于情面,不好推辭,只得一一應下。
一次兩次不打緊,時間久了,身邊的同事,碰到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都來找她。
女孩心中委屈萬分,可醞釀了幾天,面對對方拋來的請求,還是說不出一句拒絕的話。
打開手機搜索聊天記錄,光發(fā)出“好的”就有數(shù)百條。
為此,她每天在公司忙得團團轉不說,甚至好幾次還耽誤了自己手頭的工作。
女孩忍不住抱怨:“本來吧,不拒絕是為了不得罪人,但是幫忙,就被當成了軟柿子。”
薇婭沒有直接回答她的苦惱,而是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
之前,有位朋友資金周轉困難,希望薇婭可以在直播間為自家產(chǎn)品帶貨,幫他渡過難關。
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薇婭想幫朋友一把,但她也不想打破自己的工作底線,影響信譽。
所以,薇婭就認真跟他講了選品流程,希望他好好準備,一旦選品通過就會優(yōu)先考慮合作。
誰知一片好心,在朋友那兒竟成了不近人情,對方憤然離去不說,還暗地里內涵她“耍大牌”。
經(jīng)歷這件事后,薇婭突然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既然無法通過委曲求全得到理解,那就做好自己的事情。
畢竟,人生有限,做人有尺,沒有底線的善良,一文不值。
再善良的人,也應當把自己的個人感受和利益得失擺在首位。
否則,生活會告訴你,你的一腔好心,處處忍讓,最終只會變作苦勝黃連的虧。
很多時候,善良無底線、付出沒邊界的老好人,只會一味遭人壓榨,活得憋屈不已。
反倒是那些有邊界,懂拒絕的人,左手收獲尊重,右手贏得真心,活出灑脫。
01
“我的不幸,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里的這番自陳,亦是很多人的心聲。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生活和工作中那個不懂得拒絕的人,因為怕讓別人失望,只能委屈自己。
看似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相處頗歡,實際上,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豆瓣上,有個名為“討好型人格治療所”的小組,匯集著八萬多個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小組首頁的熱門帖子里,幾乎全是當事人的求救信號:
明明自己上個月的信用卡還沒還清,卻要偷偷去借唄提現(xiàn)幫朋友周轉;
周末本想好好休息,卻不忍拒絕同事的求助,熬夜加班幫他修改述職報告。
“世上活得最累的人,就是那些不懂拒絕的人。”
很多時候,無尺度的善良,對別人來說是蜜糖,于自己卻無疑是砒霜。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里,女主深海晶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
30歲的她,表面上是風光的高檔寫字樓白領,實際上卻被迫承擔著“份外”的工作,過得異常辛苦忙碌。
而一味地善良和忍讓,換來的不是晉升和褒獎,反而是更加無理的要求。
不敢說不的深海晶,就這樣成了職場里的“軟柿子”,在一次次接受和背鍋中活得異常疲憊。
“一個不知道拒絕的人,你所有的接受都是廉價的。”
人性的弱點從來都是欺軟怕硬,不懂拒絕的人生,注定是場災難。
沒有邊界的接受,并不會為你帶來和諧的人際關系,反而會讓自己活得越來越憋屈。
02
想講兩個故事。
一個來自后臺讀者的留言。
大學四年,她都是寢室里出了名的老好人。
冬天打熱水,上課幫簽到,晚上帶夜宵,交作業(yè)前幫忙熬夜趕工,考試周幫忙提前劃好重點,凡是室友提出的請求,她幾乎是有求必應。
就這樣,四人其樂融融地度過了大學時光,她以為自己的一片真心,終于收獲了友誼。
臨近畢業(yè)時發(fā)生的一個插曲,卻打破了她的美好想象。
答辯將近,有個室友讓她幫忙修改畢業(yè)設計,而當時,正為了自己的論文忙得昏天黑地的她來不及思量,便拒絕了請求。
沒想到,室友當場就翻了臉,指責她“不近人情”,另外兩人也幫她說話:
“不就是舉手之勞,以前都行,這次怎么就例外了?”
從前的種種付出就這樣被一次沒幫忙抹殺得干干凈凈,她的心當時就涼了一半,畢業(yè)之后,再也沒有跟室友們聯(lián)系過。
另一則故事也是發(fā)生在大學,故事的主角是作家劉同。
劉同上大學的時候,酷愛聽音樂,花了大價錢,買了幾千張CD。
很多同學聽說他有CD,都前來借,他礙于面子不好拒絕,于是你兩張,他兩張,前后借出了好幾百張。
但是過了好幾個月,甚至到了第二年,卻沒有任何人提還的事情。
從此劉同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原則:絕對不和朋友發(fā)生金錢關系,一旦超越原則,立馬拒絕。
起初他還擔心會因此失去很多朋友,沒想到很快大家就都理解了。
一次有朋友問他借錢,他先是拒絕,然后把這段經(jīng)歷講給了朋友。
聽完他的話,朋友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不滿,反而真誠地回了一句:“我能理解你。”
網(wǎng)易云熱評里有句高贊評論,深得我心:
“爛好人是一種毒藥,不僅讓自己上癮,還會讓對方對你的索求不斷上癮。
直至最后大家都變成仇人,才會結束這種帶著烈性毒藥的人際關系。”
這世上沒有太多將心比心,不是所有人都會對你的好投桃報李。
多數(shù)人只會予取予求,得寸進尺。
“老好人”們無邊界的心軟,到頭來都會變成一把刺向自己的利刃。
就像《甄嬛傳》里的那句經(jīng)典臺詞:
“人情世故這種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任何時候自己的原則底線不應該去觸碰。”
于世間行走,心可以柔軟,但底線一定要高,原則務必要強。
付出有邊界,接受有底線,如此,你的善良才不會變得廉價。
03
《家有兒女》里,有個片段讓我印象頗深。
有位鄰居,總向夏東海一家借東西,每次串門,還不忘順走一些“沒用的”小玩意。
不好意思拒絕的劉梅和夏東海,眼睜睜地看著她把自己東西一點點拿走,心里縱有諸多不爽,卻始終不敢戳破。
面對鄰居借雜志的請求,女兒小雪卻一口回絕:“對不起,阿姨,這本雜志我不能借給您。”
小雪的這句話,是對夏東海劉梅夫婦,亦是對每一個你我的忠告。
老話說的好:當知器滿則傾,須知物極必反。
最好的人生,永遠是適度善良,學會拒絕,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保護自己。
真正的成熟不是成為一團云朵,柔軟又包容;而是成為一支玫瑰,美麗且有刺。
人生漫漫,不要一直過得憋屈,活得小心。
要知道,善良和心軟是你的教養(yǎng),卻從來不該是別人予取予求的理由。
幫人的方式有千百種,拒絕的方式也有千百態(tài)。
有原則,有底線,不討好,敢說不,活出自己的態(tài)度,你的生命才有溫度。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