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召開的第二屆科學教育論壇上,現任清華大學附中校長的王殿軍(曾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稱自己的女兒在培訓機構上了幾次奧數就被他喊停了。
“她問我的題目我都做不出來。”王殿軍說,“不是因為題目難,而是奧數班所教的解題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軍看來,良好的數學教育,不是要教給學生千奇百怪的解題方法,這反而會讓孩子們的“思維走歪了,興趣學沒了”。
奧數培訓機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方式,麻木了孩子的創新思維,讓人哭笑不得的題目也過度壓榨了孩子的潛力,這種“拔苗助長”的行為必然對無論是數學人才,還是全面型人才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也就造成了清華教授的“哀嘆”。
這不禁讓很多熱衷于送孩子去奧數培訓機構的家長倒吸一口涼氣,開始懷疑送孩子去奧數培訓機構這件事,正確嗎?
其實,從很早之前一提起奧數,就話題不斷,褒貶不一,很多家長對奧數是“愛恨交加”,愛它的千變萬化異彩紛呈、恨它的變幻多端傷透腦筋。用痛并快樂著來形容奧數,是再合適不過了。
1、有些奧數班的奧數題已經脫離正軌
曾在朋友圈里看到某知名教育機構的小學奧數題目,據說這題目只有10%的人可以做對,甚至把它用來檢測孩子們的智商。
其中一道題目是這樣的:
乍一看這個題目,90%的人都是一臉懵。其實它的解法是這樣的:
通過將圖倒過來看,發現數字是連續的86-91,所以汽車停在87號。
看過解題方法后,不禁讓很多人驚呼,這真的是奧數題嗎?!!這道題依靠圖片的迷惑性設置謎題,解法單一,步驟簡單,題目和答案難以用嚴密的邏輯進行聯系。
另外,類似這種“抖包袱”式的解題方法,就像街頭上唬人的花招把戲一樣,上過一次當的人就再也不會入這個坑了。
2、某些奧數班在利益及成績的促使下,將可以迅速提升成績的方法——刷題作為學習奧數的根本方法。
“全民奧數”的風潮,越來越成了許多培訓機構的盈利點,這些培訓機構不去思考用怎樣的方法去讓孩子們可以更加輕松的建立數學思維,而是在利益及成績的促使下,將可以快速提升成績的刷題的方法作為學習奧數的根本方法。
某機構奧數班讓孩子們瘋狂刷題
雖然奧數是對課內數學難度的提升,可是難度提升了之后,就在這個難度上反復訓練直至熟練掌握套路,表面上孩子遇到類似的題目是會做了,可是稍微變點花樣,還是會被難住,出現這種情況從根本上講是沒有幫孩子建立起數學思維造成的。
如果不能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那這樣的奧數班學起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3、高強度、長時間的奧數學習,對孩子已成煎熬。
有一個正在上三年級的小朋友明明把自己的奧數學習形容為“煎熬”,她一周上兩次奧數課,一次兩個半小時。
每次上課至少要做三套卷子,課后還會再留1-2套卷子,“上課聽不懂,下課不會做”已經成為了明明的常態。
剛開始的時候還會著急,還會想著努力去跟上老師的進度,可是老師越講越快,自己越落越多,就已經逐步放棄了,甚至有的時候會瞞著父母逃課,一開始老師還會批評幾句,后來也不怎么管了,因為“反正都交了錢了,學不學是你自己的事。”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明明放棄學奧數主要有三個原因:
1、某些奧數班上課強度大、時間長
2、老師講課速度快,學生吸收不了,惡性循環
3、教育機構還是以利益為導向,老師并不是很負責任
這樣的奧數班,不上也罷。
可能看到這里,你曾讓孩子必須學習奧數的滿腔熱血已經逐漸瓦解了,甚至懷疑,奧數這個東西,到底對孩子有什么用?該不該學?
教育學有個很樸素但在現實教學和操作中又易被人忽略的原則,叫“因材施教”。
不管贊成或反對,大家對此是有共識的:該不該學奧數?這得看是誰學、是誰教、 怎么學、怎么教了。
早期的數學和閱讀學習對兒童的心智發展有促進作用,這已經是非常肯定的結論。當然,奧數不同于一般的數學,所以結論不能隨便推廣。基本判斷是,如果參與的學生能夠樂在其中,那就不妨一試;如果學習奧數造成了困擾,還不如不去,以免沒學到任何東西的同時還打擊了自信。
此外,如果用題海戰術的話,如果只讓孩子死記公式的話,如果平時只允許用保守的方法不鼓勵創新以求得分的話,奧數對所有孩子哪怕是天才都是沒有幫助的,但如果是啟發式的教法的話很多孩子學奧數都能獲得思維的樂趣。
對于數學智力優異的孩子,有難題可以解對他們是種福利;而對于其他孩子,可能就是痛苦。如果說應該“玩奧數”,而不是“學奧數”,那么能夠玩得動奧數的,必然是有些天賦和興趣的孩子。
如果孩子沒有“玩奧數”的天賦,家長也不必灰心氣惱或拔苗助長,而應去積極地發現孩子在其它領域的天賦,這也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