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為什么無好鳥?
唐僧取經(jīng)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遇到的妖怪五花八門,其中,兩個地方的強大對手,卻是兩只鳥。這些鳥怪武功蓋世,極為兇惡,令趾高氣揚的孫大圣一籌莫展。這究竟是什么鳥讓孫大圣的頭大呢?
讓孫大圣失聲痛哭的惡鳥
第一只鳥,名叫九頭蟲。亂石山碧波潭的老龍王是牛魔王的好朋友,有個女兒叫萬圣公主,招了一個九頭蟲駙馬。這個駙馬不守本分,偷了祭賽國金光寺的佛寶舍利,惹出了大麻煩。
祭賽國仰仗大放光明的佛寶,吸引周邊國家居民,前來觀光旅游,一時旅游業(yè)大振,財政收入激增,國王感覺真爽。佛寶丟了,旅游業(yè)也慘淡了。國王就拿寺里的和尚來出氣,誣陷是和尚偷走的,將他們折磨得半死不活。
幸得孫大圣來了,辨明了委屈,查到了小偷。小偷找到了,拿回寶貝卻花費了一番心思。因為小偷九頭怪的本領(lǐng)超級強大,一人獨戰(zhàn)老孫師兄弟,還輕輕松松地將老豬抓去。幸虧二郎神的協(xié)助,合力戰(zhàn)勝了九頭怪,奪回了佛寶,讓金光寺重見光明,讓祭賽國的旅游業(yè)重新興旺起來。
第二只鳥,名叫金翅大鵬鳥。唐僧師徒來到了獅駝嶺,遭遇了取經(jīng)途中最強大、最團結(jié)、最智慧的妖怪集體。在這個集體中,老三大鵬鳥不僅武功超級強大,智商也相當高。
大家知道,孫大圣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因為跑得快,所以,一旦打架落在下風,這個精明的猴精第一反應是跑,跑得快快的,那些妖怪也拿他沒法。
但是,這一次卻被抓住了。因為,大鵬鳥更牛,牛到什么程度?他有兩個翅膀,扇一只翅膀,能飛九萬里,兩只一起扇,十八萬里,超出孫猴子七萬二千里。所以,大鵬鳥翅膀一扇,立即將老孫抓住。
為了迷惑精明的孫猴子,這只惡鳥設(shè)下了個毒計,散布消息說唐僧被夾生吃掉了。可憐的孫大圣,毫無辦法,跑到如來佛祖的駕前,失聲痛哭,聲淚俱下,讓佛祖大發(fā)慈悲,親自出馬,將妖怪降伏,救出了唐僧。
九頭蟲是只什么鳥
這個妖怪長得兇惡,遠看的時候,是一頭一面,近看時四面都是人。前面有眼睛,后面有眼睛,八方看得到;左邊是口,右邊是口,九個嘴巴一起說話。書中描述,大鵬鳥的力量比他小,氣勢不凡非凡鳥。
沒辦法,孫大圣邀請二郎神來助拳,擊敗了九頭怪。妖怪不甘失敗,現(xiàn)出本像,要來咬二郎神,被哮天犬跑上去,咬下一個頭來。妖怪負痛逃生,轉(zhuǎn)投北海去了。由于這個家伙沒有被徹底剿滅,因此,人世間遺留下這類禍害,被稱為九頭蟲滴血。
這里,有幾個疑問需要探討。
第一,九頭蟲是九個頭嗎?神話傳說中,有一種不祥的怪鳥,叫九頭鳥,也叫九頭蟲,生長在南方,別名為鬼車鳥、奇鸧。傳說這種鳥九頭都能叫,其中被哮天犬咬去的一個腦袋,常常滴血。凡是被血滴到的人,就要倒大霉,可見,九頭蟲是根據(jù)民間傳說的九頭鳥故事創(chuàng)造的。我認為,原來應該是十個頭。很明顯,他已被咬掉一個頭,九個存活,一個滴血,才叫九頭蟲滴血。
第二,他是鳥還是蟲?《說文解字》解釋,蟲是昆蟲類的通稱,指昆蟲和類似昆蟲的小動物。甲骨文、金文的“蟲”字,像一種長身盤曲、三角頭形的蟲形,實際上是蛇的象形。這個解釋不適合于九頭蟲。我倒認為,這是一種世俗的說法,如人們將老虎稱為大蟲,如母大蟲。這個妖怪,既有鳥的屬性,又有獸的屬性,堪稱怪物。
鑒于九頭蟲被龍女招為駙馬,同性通婚。這家伙被打成重傷投奔北海,那里的龍王叫敖順,這家伙本質(zhì)也有問題,喜歡藏污納垢,說不定妖怪是他的什么親戚來的。因此,可以認定,九頭蟲與龍有關(guān)系。這是一個身體像鳥、腦袋是龍頭的怪物,應是龍的一個變種。
大鵬鳥又是一只什么鳥
大鵬鳥也叫金翅大鵬鳥,是佛家神獸,屬于八部天龍,是同事八部天龍之一龍王的死敵,它每天要吃一個龍王及五百條小龍。
我在《豬八戒為什么專殺女妖怪》一文中,已作了介紹。這家伙翅膀張開幾萬里,大海在他的面前,就像一個小池塘,經(jīng)他翅膀的風一扇,立即變成一道水溝,大龍小龍浮出水面,大鵬鳥愛怎么吃就怎么吃。照這樣吃法,海里的泥鰍都會給吃個干凈的。在佛祖的協(xié)調(diào)下,大鵬鳥也戒了口,修成了正果。
在西游記中,大鵬鳥是唯一全方位勝過孫大圣的妖怪。
第一,勇力上超過。孫大圣師兄弟和大鵬鳥三兄弟作戰(zhàn),隨著豬八戒、沙和尚被抓,老孫無心戀戰(zhàn),一跑了之。殊不知,還有一個比他跑得更快的家伙,翅膀兩扇就輕而易舉抓到了孫大圣,豈不牛A?
第二,智慧上超過。為了能夠抓住唐僧,大鵬鳥先采取結(jié)盟的辦法,聯(lián)合了獅子精和白象精,具有戰(zhàn)略的眼光。尤其是識破孫大圣的偽裝,巧計擒唐僧,最后使出一個詐死計,將孫大圣徹底蒙住了,深信唐僧已被夾生吃掉了。
第三,叛逆上超過。除了本領(lǐng)高強外,孫大圣讓人稱道的是其叛逆的性格。從大鬧龍宮、大鬧地府到大鬧天宮,不管怎樣胡鬧,從來不敢在如來佛祖面前,指責佛祖,與佛祖討價還價。但是,大鵬鳥做到了,如來也滿足了他的要求。
可見,大鵬鳥不是普通的鳥,他集中了傳統(tǒng)的利益,加上與如來佛祖特殊的身份關(guān)系(書中交代,如來佛祖還要叫他為舅舅呢),成為傳統(tǒng)勢力的象征。
為什么說他們不是好鳥
九頭蟲和大鵬鳥在西游記中,是反面的典型。由于他們的行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以至于我們平時用“不是什么好鳥”,來形容品質(zhì)較差的人。這個俗語的出處,是不是來源于這里?
說他們不是好鳥,首先,九頭鳥代表了黑惡勢力。有一句俗語,“何愁龍宮無寶?”龍王一般比較富有,即使是一個小地方的龍王,也是一方諸侯。可惜,九頭鳥還是貪心不足,當了盜竊犯,原以為沒事,卻引來了滅頂之災,想一想又何必呢?
其次,大鵬鳥代表了傳統(tǒng)勢力。傳統(tǒng)勢力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有背景、有關(guān)系。西游記中最大的背景,就是攀上如來佛祖的關(guān)系。難怪如來對孫大圣說,這個家伙你沒有本事搞定,必須由我老人家親自出馬才行。這些社會勢力,屬于既得利益階層,依仗權(quán)勢,鯨吞資源,積聚力量,為所欲為,為害一方,像獅駝國的國民,全部被他們吃掉,這是什么罪過?誰去追究他們的責任?最后,如來大人還得妥協(xié),跟大鵬鳥講條件,才促使妖怪皈依。可見,消除傳統(tǒng)勢力,是多么困難啊。
社會上,確實有很多不好的鳥。這些鳥本領(lǐng)高強,具有鳥的靈巧,具有鳥的本事,無論干什么壞事,想飛就飛,想走就走,抓不到,審不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圍剿。不給他們機會,不給他們出路。
但是,現(xiàn)實上,又談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