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農村土地改革在各地都有序進行,但很多農村人對于各類政策的意圖不太明白。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開始制定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很多人誤以為這些政策就是要把農民趕出農村,會危害農民的利益。
為了幫助大家客觀地了解宅基地退出政策,今天我們就來系統說說,為什么國家要讓農民退出宅基地?背后有哪些原因?目前的政策對農民是否有不利影響等等。
首先劃重點,目前所有宅基地退出政策都以“自愿”為前提
前段時間我們發了一篇關于各地宅基地退出補償政策的文章,其實一開頭就提到,宅基地退出的前提是“自愿”。但似乎很多人都選擇性忽略了,評論區各種陰謀論。
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家正在進行土地確權,其中也就包括宅基地確權。宅基地確權就是為了明確每個農戶對于宅基地的財產權益,給農戶發放不動產證書后,也就從法律上確定了農民的權益。
而宅基地退出,只是針對那些已經確定要離開農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人。
國家提倡宅基地有償退出的原因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講,提倡宅基地有償退出,是為了不讓閑置宅基地浪費土地。城鎮化留下的是大片的空心村和荒地,大量資源被浪費的同時,農村土地的價值也一直被埋沒。
因此對于那些已經不再需要宅基地的人,有償退出宅基地,對個人來說能夠得到一定經濟補償,對國家來說,閑置的土地能夠重新優化配置。但在選擇退出宅基地之前,任何人都必須謹慎,考慮清楚之后再決定。
農村土地未來會跟城市土地“同價同權”嗎?
有人說,讓農民退出宅基地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把農村集體用地集中起來,用作工業或者商業,這些農村土地就會價值倍增。
但事實上現在離這一步還很遠。目前國家只是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這個概念并不包括公益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更不包括建設用地之外的耕地。
而且,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要以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為前提,交易之前也必須有確權、確地的步驟,市場操作要規范公開。并且也不是一下子就推開,而是循序漸進地試點。
當然,按照城鎮化的態勢,長遠來說,農村人口總會越來越少,到時候自然會空出越來越多的宅基地。最終那些閑置的宅基地也很可能會入市,就像現在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一樣,比如很多地方就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集體入股,這樣當土地出讓之后,獲得的資金就能利益共享。
總的來說,未來農村土地重新配置是歷史趨勢,但對于當下依賴于宅基地生存的農民來說,國家政策并不會跟需要宅基地的農民的利益相悖,再怎么說社會總要維穩,改革只會依據城鎮化發展的態勢慢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