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膽固醇,很多人都將它視為“洪水猛獸”,認為攝入過量,會給血管添堵。
血管,承載著運輸血液、氧氣、營養物質的功能。而引起血管堵塞,與日常的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經常食用高油或者高鹽食物,血管就會受到損傷。
高油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若是長期食用,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就會增高,從而使血液變得濃稠,影響到養分的供給,甚至會加速血栓的形成。
而高鹽食物中的鈉離子極為豐富,長期攝入大量的鈉離子,會造成血管內壁腫脹,造成血液升高,極易將血栓沖刷下來,引發腦梗等高危血管疾病。
然而,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一種被稱作“惡魔脂肪”的反式脂肪酸,比膽固醇更可怕!
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反式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分為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和人工的反式脂肪酸。在加工食品當中添加反式脂肪酸,主要是為了讓食品更加的具有口感,又能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
其實,早在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反式脂肪的“徹底清除計劃”。目標是全球范圍內,食品禁止人工添加反式脂肪!即,2023年全面禁止食用反式脂肪和工業生產食用油。
反式脂肪酸的6個危害
一、血管堵塞
反式脂肪酸會加速血管的病變,增加血液粘度,形成硬化斑塊沉積在血管壁上,血液循環不順暢,出現心臟、大腦供血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50萬因心血管疾病引發的死亡案例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有關,堪稱是心腦血管的“殺手”。
二、肥胖
反式脂肪酸不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一般會儲存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從而導致體重增加,更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三、促進糖尿病的發生
體內有一種叫做胰島素的激素,它主要是用來降血糖,一旦血糖超出正常值,身體會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從而維持血糖平衡。
而攝入大量反式脂肪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幾率。
四、影響青少年健康
反式脂肪酸可干擾必需脂肪酸代謝,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健康,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兒童、青少年,吃太多反式脂肪酸都對身體不好。
五、不利于優生
正處于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反式脂肪酸可通過胎盤或乳汁進入胎兒,不利于優生。
六、影響生育
反式脂肪酸會減少男性荷爾蒙的分泌,對精子的活躍性產生負面影響,中斷精子在身體內的反應過程。
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
一、植物油
平時炒菜用的植物油,在精煉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在我們烹調的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高溫加熱,比如長時間煎、炸等,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所以,植物油是我們攝入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大約會占到50%左右。
在這里要插入一個小話題:
很多人覺得豬油不健康,應該替換成植物油。
不過以上觀點并不中肯。實驗證明,豬油中含的反式脂肪酸比植物油少得多,具有耐高溫、穩定等特性,用來爆炒、煎炸更安全。
二、各種加工食物
如人造黃油,人造奶油、方便面、西式糕點、薯片、炸薯條、奶茶(植脂末)等。
三、天然的食物
有一部分反式脂肪酸是自然形成于食草動物的肉(牛、羊)和乳制品中,但是含量很少。
反式脂肪酸的“重災區”
糖果類:奶糖、代可可脂巧克力、冰淇淋,以及含有未知類別的巧克力糕點。
餅干類:威化餅干、夾心餅干、酥性餅干、曲奇餅干
糕點/速食面包類:泡芙、各種派、酥皮點心、奶油面包、漢堡
膨化食品/小吃:薯條、薯片、反復油炸的,如麻花、油條
飲料類:奶茶、奶精
怎么樣避開反式脂肪酸?
一、交替用油、控制用量
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并非是用油種類,而是吃油過量和用油不平衡。
無論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它們都含有不同量的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單一用油容易造成營養成分缺失。
建議大家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用油,并且一天用油含量不超過25克。
爆炒、煎炸:豬油、牛油
爆炒、煎炸溫度高,用豬油、牛油比較好,耐熱性很高,不易產生反式脂肪(但不要反復煎炸)。
炒菜:大豆油、花生油
清炒的時候,用油溫度在180℃~200℃左右,可以放大豆油、花生油,耐熱性高。
煮湯:亞麻籽油、橄欖油
相對于爆炒、清炒,煮湯溫度不會那么高,用亞麻籽油、橄欖油等耐熱性差點的植物油就可以。
二、看食品標簽
在購買加工食品時,最好看看食品配料表,如果含有這些字眼,就表示有反式脂肪酸,最好減少購買量或者不要購買:
精煉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人造酥油、植脂末、奶精。
三、避免反式脂肪酸疊加
有些人看到料表中有反式脂肪酸,但是標0,認為是安全食品。
實際上,標為0的反式脂肪酸是指“低于0.3%的限量標準”,并不是完全沒有反式脂肪酸。
雖然這些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是微量的,但只要多吃幾包,就很容易造成反式脂肪酸疊加。
四、多吃新鮮食物
如果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在食用漢堡、糕點之后,可以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能加速脂肪的排出。
資料:高質量生活家
編輯:馮琪
上觀號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