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2017年9月20日 雨 方回春堂
-「再吃幾口吧!」
-「不行啊!我這幾天胃病又犯了……」
現在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胃部不適的癥狀常常出現。例如:胃痛、泛酸、腹脹、噯氣等,這些都屬于胃部的常見問題。
為什么我們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怎么辯癥?
這次我們采訪了方回春堂劉浙偉醫師,他將和大家分享關于胃病的小知識。
如何從常見癥狀察覺胃部疾病?
胃病分許多種。胃不舒服,我們如何來推測它的性質呢?這可以從表現癥狀上作大致判斷:
● 胃痛大多見于胃粘膜糜爛和潰病,由酸水刺激糜爛面引起。
● 腹脹和噯氣多見于胃病累及肌層,引起胃動力下降。
● 消化不良和稀便多見于消化酶分泌不足,這些癥狀有萎縮性胃炎可能。
● 燒心、咽部不適則是食管返流的典型癥狀。
胃部疾病癥狀初見時雖有端倪,但最終確診需做胃鏡檢查。
為什么胃病如此常見?
首先要從胃的結構和病機說起。
胃,位于人體的上腹部偏左側,上有賁門,連接食管,下為幽門,連接十二指腸,兩者之間就是胃體。胃壁從內至外分三層,即粘膜層、肌層和漿膜層。
「胃炎」就是發生于胃粘膜的炎癥。
開始時表現出充血、水腫,即為「淺表性胃炎」。繼而出現表面潰爛,即為粘膜糜爛。糜爛加深成一個洞,即形成「胃潰瘍」, 潰瘍侵蝕血管,就會造成「潰瘍出血」。
如果炎癥反復發作,會使胃粘膜細胞受損、變性。由復層鱗狀上皮異變為類似腸上皮的「單層柱狀上皮」,這就是「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
這預示著發生進一步細胞變化的風險。
而「賁門」和「幽門」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松弛,則會造成「食管返流」和「膽汁返流」,對胃和食道造成進一步損害。
在人的一生中,許多因素都會造成胃的損害。
如:
吃辛辣、冰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飲食不規律、不衛生及感染幽門螺桿菌等。
如此日積月累, 「胃病」就產生了。
中醫如何治療胃病?
中醫認為,胃病發生的常見病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脾和脾胃虛弱等幾個方面。
在癥候上,把胃病歸納為「虛證」和「實證」兩大證型。方回春堂劉浙偉醫師說,在臨床以「虛證」最為常見。
實證
胃痛拒按,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大便不暢;虛證見胃痛隱隱,按之得減,惡寒喜暖,多食易脹,噯氣得舒,大便溏薄。
虛證
胃鏡檢查多表現為慢性淺表或萎縮性胃炎、腸化、粘膜糜爛等。
在治療上,劉醫師多采用「益氣健脾、溫胃助運」的方法,并且根據「痛酸」為主還是「脹滯」為主,組成不同經驗方,辨證施治。
患者病例:
男,63歲,患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粘膜糜爛,中度腸化。主訴中脘隱痛、泛酸,上腹脹滿、噯氣,略多吃即消化不良。大便溏薄次頻,口苦口干。
診治過程:
結合其舌、脈象,證為脾虛失運、肝胃不和。用參苓白術散與柴胡疏肝散加減。一療程后,隱痛、泛酸消失,腹脹明顯減輕,大便成形。胃鏡由中度腸化減輕為局灶。再進一療程,諸癥消失。
另外,對于胃腸Ca術后患者,中醫藥也有康復、延壽和提高生存質量的作用。
劉醫師介紹說,這類腫瘤患者在臨床上常用益氣健脾法為主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適當佐以抗腫瘤藥味,避免過度克伐胃氣,較好地兼顧了「抑瘤」和「扶正」的雙重目標。
名醫推薦
劉浙偉
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
坐診時間:
河坊街館-每周四下午
畢業于嘉興衛校中醫專業和浙醫大杭分校,歷供職于浙江省中醫院和省立同德醫院,曾任《浙江中醫雜志》副社長,具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與學術造詣。并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數十年堅持一線門診,擅長內科各系統難治病診治,屢起沉疴,常獲患者良好口碑,推介親朋。
對治療內科各系統疑難病頗有心得。尤其擅長 胃膽病,失眠等病癥。
● 胃膽病: 慢性萎縮與非萎性胃炎,腸化,粘膜糜爛,潰瘍病,食管返流; 慢性結腸炎及頑固性便秘; 膽囊炎膽石癥;胃腸Ca術后康復治療。
● 失眠、焦慮、更年期綜合癥。
最后,小編送福利啦!
需要劉浙偉醫生號子的小伙伴可以在文末留言
我們將選出幾位小伙伴免除掛號費喔~
先到先得,搶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