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質宮是個相對冷僻的景點
據說很多長春人都沒有進去過
我們卻有幸獨享了整座博物館
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長春地質宮現在屬于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在長春是個了不得的存在
甚至經常聽到有人開玩笑的說
美麗的長春坐落在吉大學校園內
宮前廣場有十八萬平米 稱文化廣場
鋪滿草坪的廣場可容50多萬人集會
筆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園延伸
大街兩側分布多組各具特色的建筑
它們曾是偽滿洲國國務院及八大部
地質宮的建筑像一座宏大的宮殿
事實上 它原來就是按宮殿設計的
這就要說說這地方這建筑的歷史了
偽滿洲國成立后 日本人規劃長春
他們把這片區域定為宮廷建筑用地
地質宮便是計劃中新宮內府所在地
是作為溥儀的正式皇宮來修建的
1938年9月動工 因太平洋戰爭爆發
財力緊張而停工 只完成了地下部分
而現在的宮殿 其實是50年代完工的
1953年 在皇宮基礎上繼續施工營造
修建了這座 綠琉璃頂的宮殿式建筑
新樓的建筑面積達到了三萬平方米
建筑風格借鑒中國古代宮殿的外觀
建成后作為長春地質學院的教學樓
內設有 地質博物館 故得名 地質宮
建筑從外觀到內裝修 實在不輸皇宮
進入樓內 便見八米挑高的中央大廳
裝飾風格一下子就能讓人聯想到
建國初期 北京的那幾大著名建筑
豪華壯觀 金碧輝煌 時代特色明顯
地質宮 全名 長春地質宮博物館
還有一個名字叫 吉林大學博物館
陳列面積達到了一千五百平米
藏品豐富 精品薈萃 特色鮮明
我國乃至亞洲著名地質博物館之一
地質宮博物館 分科普廳和恐龍廳
科普廳設有奇石展區 寶玉石展區
古生物展區及地學科普知識展區
沒想到博物館竟然還有恐龍廳
展出數件大型恐龍的化石標本
及恐龍蛋 恐龍腳印等珍貴化石
嘉蔭卡龍化石
1990年,長春地質學院(今吉林大學地學部)與黑龍江省博物館合作,在黑龍江省嘉蔭縣挖掘出嘉蔭卡龍骨架化石,骨架高6米,長11米,真骨含量達70%左右,是東北地區最完整的鴨嘴龍化石。
朝陽中國蜓
1958年,長春地院地質學家張川波教授在遼寧大城子地區進行的一次常規的地質填圖過程中,很偶然地發現了一塊晚侏羅世的蜻蜓化石,當把蜻蜓從巖石上剝離開的一剎那,蜻蜓仿佛活了過來,晶瑩剔透的翅膀,完整清晰的軀體,就像吃飽午餐剛睡醒一樣,只是中間相隔了億萬年的時間。
1985年,張川波教授向長春地院地質博物館捐贈了這塊珍貴的蜻蜓化石,命名為“朝陽中國蜓”,被譽為“鎮館之寶”。
走出地質宮 穿行于吉大校園里
不禁感慨 大學居然有這樣一座
達到國家級水平的專業博物館
實在是太豪了
據說 當年因為地質宮過于華麗
造價成本要比一般建筑高很多
設計者王輔臣曾因此公開檢討過
可不管怎么樣 留下了這座建筑
也成為長春的一個美麗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