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果缺硼(果實表皮有點微突起,油胞容易破裂)
硼是柑橘上必需的重要營養元素,因其需要量少,人們把它稱為微量元素,但它的作用可一點也不小,正確了解柑橘上的硼的作用,采用正確的施硼措施,對種植穩產樹,生產優質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柑橘硼元素的研究進展
韓霜、梅麗、劉桂東等在近年的研究中認為:缺硼的柑橘根系表現為根尖膨大,表面凹凸不平,細胞結構變形。并且,缺硼對地上部的影響大于對地下部的影響,所以缺硼后柑橘實生苗的根冠比增加。歐盛、鄧秀新等認為,缺硼顯著降低了香橙和枳幼苗的根尖數,總根長和根表面積。缺硼影響了柑橘的生長,其中以根系體積、根與下位葉干物重下降最為明顯。
葉片缺硼反卷,且葉脈腫大甚至爆裂
姜存倉等研究認為:枳殼紐荷爾臍橙在大田條件下,缺硼最嚴重的時期為果實膨大期,首先在上一年葉片中部開始黃化,并發展到全葉,葉片常常卷曲,嚴重時葉脈凸起,更嚴重時葉脈破裂,甚至落葉落果,導致減產。
姜存倉、王運華等2009年研究結果顯示施硼能使臍橙增果增產,單株結果數增加10.5%,單果重增加11.5%,每株增產23.3%,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施硼使臍橙硼含量和吸收量增加,果葉分配比例改善,果實分配比例下降,葉片分配比例上升,硼在營養器官中較多的貯存,有利于下一年臍橙的生長發育和持續增產。
幼果缺硼(表皮微突起,油胞破裂,果內有膠質物)
周高峰2013年研究認為:缺硼脅迫不僅降低了柑橘砧木各器官的硼含量,而且顯著影響了其它礦質元素的吸收,尤其是降低了磷、鉀、鎂、鈣、鐵、鋅和錳的含量。因此,一些生理表型如葉片黃化、根系生長發育受阻等可以歸咎于這些礦質營養含量的降低。肖家欣等研究認為:柑橘果實在膨大期的需硼量較大,說明膨大期有更強的硼吸收能力。
盛歐、嚴翔、鄧秀新等進一步研究認為:柑橘缺硼,老葉在花后80~100天的幼果膨大期里自由態硼相對含量較高,果實膨大期開始迅速下降,而正常柑橘只是在160天之后下降明顯。春梢新葉自由態硼含量在花后80~120天為上升趨勢,水平較高,在花后140天急劇下降,正常柑橘春梢新葉自由態硼在大部分時間里要高于缺硼柑橘,尤以140~160天為甚。由此得出結論:柑橘需硼的高峰為盛花期后的80~140天的果實膨大期。為制定合理的施硼時機奠定了理論依據。
劉桂東(2014年)研究認為:缺硼使柑橘的光合作用發生改變,缺硼顯著降低了葉綠素含量;缺硼影響了柑橘葉片中的活性氧代謝,抗強光能力下降;缺硼以后還會增加細胞壁的孔隙度大小,從而破壞細胞壁的正常結構;嚴重缺硼破壞了柑橘葉片表皮結構,角質和蠟質等物質減少;缺硼使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含量減少,生長素的輸出也減少;缺硼可導致柑橘各部位的含水量明顯降低;他進一步論證了:葉片施硼不能轉運到根中,反而還會降低根中硼的積累量,在缺硼的土壤中如果只釆取葉片施硼的方式,反而可能會加重根的缺硼癥狀,從而影響根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因此,農業生產中在缺硼的相橘園施硼方式應以土施為主,葉施為輔。
二、柑橘缺硼后的表現癥狀
1、根生長不良,壞死根多,須根減少,樹體水分貯存力下降。
2、維生素C合成能力降低;葉片黃化,葉綠素合成能力下降,光合作用能力降低;角質層與蠟質層減少,感病幾率增加,葉果比增加。
缺硼臍橙樹體黃化
3、秋梢萌發困難,花芽分化能力弱,造成大小年掛果;落花落果,坐果率降低,畸形果增多,裂果,產量下降。
4、碳水化合物運輸受阻,產生大小果、果實甜度下降,皮厚、水分少、果肉出現褐色膠狀物,果品質變差。
5、降低鎂、磷、鉀、鈣、錳、鋅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枯枝落葉、枝果流膠、樹勢衰敗。
長期缺硼樹體衰敗
三、我國柑橘產區缺硼的原因
南方各主要柑橘產區(江西、浙江、廣東、福建、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云南等省)土壤普遍缺硼,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在0.15~0.3mg/kg,絕大部分屬于嚴重缺硼地區。按莊伊美(1994)劃分的柑橘園土壤有效硼含量分級標準:土壤有效硼適量范圍為0.5<B≤1.0mg/kg,因此,南方所有柑橘園都應補施硼肥。
柑橘缺硼癥狀
四、柑橘如何施用硼肥?
根椐專家們的研究結果及各地實踐經驗,柑橘正確的施硼措施應該為:土壤施用為主,葉面補充為輔。
低齡幼樹只需進行樹盤滴水線兩點穴施硼砂或顆粒硼即可,一年一次,用量10-20克/株;
成年結果樹可采取春梢、壯果期土壤基施硼砂,開花前、謝花后葉面噴施成績好流體硼就可滿足果樹對硼素的需要,特別是壯果期的土壤追施硼砂對滿足柑橘需硼高峰,促進果實膨大、提高品質,保持柑橘冬季的花芽分化營養供應,減輕大小年掛果現象有重要作用。每次硼砂持力硼的施用量可視樹齡大小一般為20-30克/株,可采用穴施、溝施的方式施于樹冠滴水線下土壤中;流體硼采取稀釋1000~2000倍,單獨或與其它藥肥混合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