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小的時候,一度認為上大學只有兩個選擇:
不是上清華,就是上北大。
長大了才發現,連“一無所有”都是個奢求。
小時候也總聽說別家的誰誰誰是個“小天才”。
事實上,真正的天才一定在很小就會顯現某種特質……而且,他們的人生也未必沒有煩惱。
《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的卡司中,最受矚目的當然是男主克里斯·埃文斯。
這次他脫下美國隊長的戰服,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然而,任務依然很繁重。
而小女主麥肯娜·格瑞絲雖然還是個10歲的孩子。
但7歲就已經出道的,她完全可以擔當起“前輩”的稱呼。
這種大叔和蘿莉的組合,并不算新鮮。
但《天才少女》里,他倆的戲份的確萌化了觀眾們的小心肝。
小蘿莉Mary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
個性古靈精怪,十分聰明有主見。
她從小就和自己的舅舅生活在一起。
但是,一定不知道自己的舅舅曾是美國隊長吧。
Mary和舅舅生活得非常融洽。
然而,生活可不是一成不變——
Mary到了年級,也該去上學了。
雖然心里一萬個不樂意,她還是被送上了去學校的巴士。
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上學第一天Mary就嫌了老師,懟了校長。
不是因為食物不好吃,或者同學不友愛,而是——
她受不了老師的教學內容。
也不是因為老師教的太難,她聽不懂,而是——
她覺得老師教的太!簡!單!
一加一,二加二等于幾的問題,在Mary看來太侮辱智商!
感受一下來自蘿莉的嘲諷:
面對這個傲嬌的girl,老師也感到很困惑,于是考了Mary一題。
讓她意外的是,女孩巨快速的心算能力堪比計算器。
她甚至能夠順便算了下開根號!
這下學校意識到了:
這不是個普通的孩子,而是個天才。
校方建議把Mary送去專門的學校進行培養,并且會配上全額獎學金。
然而,舅舅拒絕了。
原來,他當年辭掉大學老師的職位,現在做個修理工,就是為了讓Mary過一個普通孩子的生活。
這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或者不接地氣。舅舅之所以有這樣的理念,是因為他的姐姐——Mary的媽媽。
Mary的媽媽曾是一名頂尖數學家。
但Mary的外婆Evelyn為人專橫,把自己對名利的欲望放在了女兒身上。
女兒是數學家并不能讓她滿足,她希望女兒能做到名揚天下、流芳百世。
Mary媽媽的一生,只有數學,只有論證,沒有任何別的東西。
在這種教育下,這個女人只懂數學,卻不懂成人世界的規則。自然更無法辨認渣男。
在一次歡愉后,她懷孕了。
孩子的父親為了不承擔責任,選擇了消失。
可憐的數學家在生下Mary后就自殺身亡。
而還是嬰兒的Mary則被留給舅舅撫養。
見證了這場悲劇的舅舅,默默下了一個決心:
一定不讓Mary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只要她快樂、健康、自由地成長,所有普通的孩子那樣。
只可惜,舅舅的堅持抵擋不住外婆的執拗——
Mary是數學天才的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外婆Evelyn的耳朵里。
她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小家庭的平靜。
這一次,Evelyn決定培養Mary。
她一定要讓Mary驗證出那個著名的方程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濺。
舅舅和外婆爭奪Mary的戰役就此打響。
到底誰會取得勝利呢?
《天才少女》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劇情,但很多的小細節,都像小狗尾巴一樣輕輕蹭人腳踝。
讓人覺得微微發暖,又忍不住露出笑容。
Mary太討人喜歡了。
她從來都不喊舅舅,而是直呼其名。
平日里,一大一小兩個人經常你來我往的“斗嘴”。
但是當Mary在學校里惹了麻煩,回來也知道討巧賣乖。
Mary還是個特別cool的小女孩。
當她看到同班小男孩被高年級男生欺負后,立馬挺身而出。
高年級男生不知深淺,一臉挑釁的看這個這個小姑娘。
結果被打到流鼻血,請家長。
別看她這么調皮,又這么勇敢。
其實,作為一個孩子,她極其缺少安全感。她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引起舅舅的注意和關愛。
兩人在海邊玩耍。
一個男人,一個孩子,一只小貓,看著浪花細細的拍打在沙灘上。
畫面溫馨得讓人想落淚。
在夕陽的余暉里,Mary在舅舅的身上爬來爬去。
像一只撒嬌的小貓,又像是粘人的小猴。
那天,Mary問了很多問題。
舅舅知道,問題背后隱藏著與她年紀不符的不安和擔憂。
Mary太害怕分離了。
因為她的生命里,從來就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
她只有舅舅一人。
以往,她選擇忽略這個問題。
但當她發現爸爸明明就在身邊,卻從沒來看過自己的時候,這個7歲的小女孩情緒崩潰了。
她把自己一個人鎖起來,大哭。
她不明白自己為何被拋棄。
舅舅和鄰居為了寬慰Mary,于是帶她去了醫院。
他們坐在候產室,觀看著周圍的一切。
產房的門打開了,有人出來通知孩子出生了。
所有人站起來,激動不已的擁抱、擊掌,甚至喜極而泣。
Mary釋然了。
她出生的時候也是這樣被歡迎,被愛。
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真的忍不住想要掉眼淚。
這么小的孩子,母親去世,父親又不認她。
她肯定比常人更加敏感,更加沒有安全感,更加害怕分離。
弱小的生命為什么要承擔大人的錯誤?
《天才少女》的劇情沖突非常鮮明——
一個堪稱天才的孩子,是應該摒棄一切外在生活,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
還是像正常人一樣,參與生活里的各種?
其實,在普通家庭里這樣的問題也屢屢發生。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教育理念。
社會正在快速發展,孩子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正常上課、奧數、鋼琴、舞蹈······全面發展都不能再滿足家長的期待了。
如果想要在人群里脫穎而出,孩子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但是,與此同時,犧牲掉的就是孩子們的天真和童趣。
他們失去了郊游、放風箏、野炊、爬山、捉魚······
孩子們越來越早熟,也更加功利化。
這讓我們也不得不思考:
“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好的,是擁有名利,還是享受普通人的快樂?”
而另一方面,選擇如何生活,這是有選擇權利的人才會面臨的問題。
還有很多孩子家境貧寒,能讀書已經是天大的幸運。
除去學習教育,電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點——
即使Mary再害怕,她也不得不面對分離。
讓人心疼的Mary,也許就是在提醒世人。
無論孩子今后會如何發展。
首先,請好好愛他,不要拋棄他。
會愛人,比會學習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