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麻黃(去節)9克 桂枝6克 杏仁(去皮尖)9克
甘草(炙)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覆取微似汗。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方解】本方為發汗解表為主,佐以宣肺平喘之劑。方中麻黃苦辛而溫,功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為君藥;規制溫經散寒為臣,與麻黃相配,可加強發汗解表之功;杏仁降氣平喘為佐,與麻黃合用,可增強平喘之效;炙甘草性味甘溫,調和諸藥,與味辛的解表藥同用,取“辛甘發散為陽”之意。四味相合,即解除在表之風寒,又宣泄郁閉之肺氣,則諸癥可愈。
【附方】大青龍湯(《傷寒論》)即麻黃湯倍用麻黃、炙甘草,加石膏24克、生姜9克、大棗4枚。功能發汗解表,清熱除煩。主治風寒表實兼有里熱之癥,見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而煩躁、脈浮緊者。大青龍湯重用麻黃,在于加強發汗解表作用;增加石膏,取其清熱除煩;倍甘草,加生姜、大棗,是和中氣,條營衛,兼能協助發汗解表。
按語:麻黃湯與大青龍湯均為發汗峻劑,宜與傷寒表實之證,對于中風表虛證及風熱表證,均應禁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