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末,湖北明心書院舉辦了以“前路·遠行”為主題的家長會,家長們懷揣著一顆熱忱之心,走進明心書院,來聽劉嘉老師講講教育那些事兒。
浮躁現實,方寸之間,即有可能迷失其中。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父母都是關心則亂。所謂當局者迷,家長深陷在孩子的求學之路上,偶爾也會茫然無措。幸好,有這樣一位老師,寧守講臺三尺情,不念他業萬兩金。執教三十多年,一直不忘初心。今天,他以一個良心教育者的身份,從家長、學生、老師等方面剖析了孩子求學之路上的種種問題。
家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不應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其人格的培養。孩子學習上的成就不應該成為家長炫耀的資本,而學習中的挫敗也不能成為家長打壓的理由。一味地炫耀或打壓都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枷鎖,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給孩子積極的、正能量的影響,讓孩子在求學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尊嚴、名譽和價值。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宜過早定義孩子的求學之路。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未來世界,所以有時候父母為孩子做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家長難免感到恐慌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希望孩子讀有用的書,刷更多的題,學更超前的知識。但是家長的焦躁和功利心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心不凈則心不靜,孩子的學習自然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家長的心態一定要穩。用劉嘉老師的話說就是“穩住了,整個江湖都是你的;穩不住,整個油鍋都是你的。”談到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困惑時,劉老師勸誡家長言傳身教,問問自己:陪孩子,究竟是一年過了365天,還是一天過了364遍?有時候,劉老師的話太過犀利,但老話說的沒錯:忠言逆耳利于行。
學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學的道路是漫長的,而在這條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劉老師強調要吃有效的苦。埋頭苦干的同時也要抬頭看路,學習不用太注重形式和表象化的東西,要找準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項長跑,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在最初的學習中,不能過度的透支,否則后期的學習將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的心態要穩,孩子的心態更要穩。
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學高為師”是說一個人既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可以做一個真正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師。“身正為范”是說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應該處處為學生之表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堅守仁愛本性,砥礪樂學品質。劉老師特別注重孩子精神層面的成長,所以也談到了選擇老師的重要性。
教學不僅僅是應試的教育,更應該是人生的教育,所以老師,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經師,一個啟迪智慧的導師,更應該是一個點化生命的人師!
置身家長學堂,很多家長對于劉老師所言深有共鳴。“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劉老師對于家長們的疑惑,從來都是不隱瞞,不避諱。孟子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為老師,更是希望得天下英才,桃李滿天下。孩子們競赴學海書山路,劉老師與家長們共話江城燈火闌珊時。相信劉老師的傾心分享,能為家長們指一點迷津,期待來日,學子們蟾宮折桂,英才齊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