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曾看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碗說。
父親說:“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
兒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回答堅(jiān)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面注冊了商標(biāo)。
“不后悔?”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為了表示堅(jiān)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著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爸爸碗里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
父親指著碗里的兩個蛋告誡兒子: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②
在一個周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情景再現(xiàn),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兒子說著,拿過了沒蛋的那碗。“不后悔?”父親問。
“不后悔!”兒子回答堅(jiān)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
父親指著蛋說記住:
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
③
又過了數(shù)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平靜地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見底。
兒子意外發(fā)現(xiàn)自己碗里也藏著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④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xué),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經(jīng)常到宮中講學(xué)。
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見他。一次他特地給孔子留下一只烤乳豬,知道孔子是最講究禮尚往來的,終于,他得到了孔子的回訪。
世間的所有情感,都是一種儀式。
通過“不占便宜”“人情往來”這樣的儀式,我們讓彼此知道“我記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
大家都說“重要的不是你輝煌的時候有多少人知道你,而是你落魄的時候有多少人記得你。”憑什么人家會記得你,憑的就是人情往來這樣的儀式。
懂得人情往來是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yǎng)。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寫道: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
通曉待人處事的方法,走到哪里都會有人記得你。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大家關(guān)系才更緊密啊。
有人說我連自己都管不好,還管得了人情往來?
“窮則獨(dú)善其身”,所以,你人窮可以,但別占人便宜,這是你獨(dú)善其身的教養(yǎng)。
“達(dá)則兼濟(jì)天下”,人情通達(dá)禮尚往來,這是你為人處世的修養(yǎng)。
“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對于孩子而言,父母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