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踝關節(腳踝)激痛點注射治療
踝部疼痛常常是因為小腿肌肉上的激痛點,經常踝部扭傷,特別是不是很重沒有腫脹的情況下,小腿外側腓骨肌上的激痛點會是主要原因。當你意外失足造成踝部外扭,這些肌肉就會因為過度拉伸而產生激痛點。如果用激痛點治療法可以擺脫疼痛,它就不可能是韌帶損傷。
理解和治療激痛點的難度在于它們引起的是關聯痛,也就是激痛點與疼痛部位不在一個區域。醫生們常常只關注疼痛的部位,而忽視和治療的是并非真正的病因——激痛點,它們通常離痛點很遠。小腿上的11塊肌肉占你腳踝、足部和腳趾疼痛的一半的原因。
激痛點注射治療適應癥
1.
2. 踝
3. 創傷后小頭骨軟骨炎
鑒別診斷
1. 伸肌支持帶部位的
2. 中足
材料
1. 局部麻醉藥: 5mL
2. 針: 0.6×30mm
操作
常見痛點 距下關節、跟腱、跟骨滑囊、跟骨前沿等。
1. 病人仰臥,膝蓋45°彎曲,腳在治療臺面上平放。觸診腳踝中部和后部。向上觸診1-37.5px。在被動交換腳背和跖骨彎曲角度過程中,能觸摸到一個凹陷。腳的主動移動阻止了關節線的觸診,該關節線由伸拇肌腱繃緊而顯現。
2. 標記水平關節線。將病人大腳趾逆阻力抬起以確認伸拇肌腱。抬起病人腳的中部就可以容易地定位脛骨前肌肌腱。注射點定在兩個容易觸診出的肌腱之間的水平關節線上。
3. 針不是垂直地刺入脛骨前沿,而是以20°傾角向上。這樣可以更好的進入上踝關節。觸診關節囊之后,將針刺入關節線。無需增加壓力注射局部麻醉藥。在注射之前吸引是致命的錯誤。注射深度為50px。
每周重復一次
風險
1. 足背動脈可能會損傷,腓深神經可能會損傷或麻醉。該神經與伸姆長肌肌腱并排。
2. 嚴格觀察:注射必須進入伸拇長肌肌腱中間。
關聯療法
1. 消炎支持繃帶,例如:烏納粘貼繃帶
2. 動態腳踝支持,通過緩沖的腳后跟軸向緩沖
3. 電離子透入療法
4. TENS治療
注意事項 避免損傷肌腱和藥物誤入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