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人但凡有些才華的時候,往往就容易在生活中鋒芒畢露。
當你在底層生活過的話,就會發現人性的表現是那樣的淋漓盡致。
羨人有,笑人無,往往就是人們內心的真實寫照,不妨你看看身邊的那些有錢人,多多少少都會在生活中表現出一定的傲慢來。
老百姓們也常說,一個人混的好的時候就容易飄,這幾乎是是以歷史的變遷作為檢驗的基準的。
但常言說: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風水往往是輪流轉的,人這一輩子你往往無法保證自己一生當中都能夠過的順順當當。
也許可能要苦心經營多年甚至經過幾代人的打拼和積累,或許才能實現一個家族財富的積累,但想要走下坡路的時候,往往就可能在那么一瞬間就能夠有所實現。
王志文在《天道》中說:
“人要學會藏兩樣東西,一是心事,二是本事。”
02
一個人的心事要藏在自己的心里,一旦說出來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成為了別人嘴里的故事。
如果你的內心并不進行設防,總是信奉著“事無不可對人言”,自身有所受傷那是早晚的事情。
在這個世間并沒有所謂的同病相憐,你所經歷的內心苦楚很多時候在講給別人聽的時候,只會成為他人談資的笑料而已甚至是悄悄地奚落。
《增廣賢文》中說:
“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后不被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話不投機半句多,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發生的事兒,于是在這個處處充滿風險的時代,你慢慢會看到那些優秀的人往往都能夠很好的嚴以律己,控制好自己的嘴巴,該說的一句不少,不該說的一句不說。
很多時候生活中的隱患和陷阱,往往就是來源我們的嘴巴,正所謂禍從口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尤其是當一個人想有所成就的時候,往往更不要把你的夢想和心事過早的表現出來,當你說出來的時候,基于人性的本能往往就會受到更多的束縛與阻礙。
真正優秀的人, 其實都在悄悄的強大自己,藏住自己的心事,就是生活里的哲學。
03
郭德綱說:
“十分本事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當你的周圍都是平庸的角色時,有時候鶴立雞群就是一種生活的罪過。
對于烏鴉來說,孔雀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當一個人有本事的時候,也需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在生活中將你的本事藏上那么三分。
一個人的本事就像是鋒芒,有時候就像是一種刺,很容易扎傷別人顯示對方的平庸,人往往都有嫉妒的心理,寧可接受陌生人的成功,就很難容忍身邊人有所拔尖。
如果在這個復雜多變而又物欲橫流的時代里,如果你不懂得有所斂藏,肯定會招來數不盡的明槍與暗劍。
古人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合而不同”。
一個人想要在生活中安穩的前行,很多時候就要講究這樣的生存智慧,說到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同流而不合污,這樣才能繼續更多成功的因素,保護我們順利前行。
04
人性本就是有著議論紛紛的傾向的,正是禍從口出這句話,我們看到了生活中太多的人因此而惹下不必要的風險。
一位網友就曾說道:
“小時候我們用了三年時光才學會如何說話,成年了以后卻發現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會如何的閉嘴。”
說話不可任口,做事不可任心,小心謹慎才能駛得萬年船,這本就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道理。
人生在世,我們總會有些事情不愿意與別人分享,不是我們不喜歡進行訴說,還是自己的心事一旦說出來,很可能就會被別人當成笑話一樣進行傾聽。
于是慢慢就知道,內心中的許多事情,往往只有藏在自己的心里,成為自己的心事,不與別人分享,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那些真正能夠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一個善于藏事的人。
而你在生活中經歷了許多,見到了許多無奈的時候,也許慢慢就知道了,有些話不說懂你的人自然懂,不懂你的人依舊不懂,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時候付出的真心,換來的卻是撕心裂肺。
05
馬爾克斯曾說:
“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不要對別人心存太多期待,我們總是想要找到能為自己分擔痛苦與悲傷的人。可大多時候,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在別人眼里,不過是隨手拂過的塵埃。或許,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度,而這也正是我們難得的自由。”
人這一生,注定是一場修行,在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一個人更要懂得獨處的智慧,懂得藏住自己的心事,收斂自己的鋒芒。
司馬遷曾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許多時候,尤其是在利益的面前,不要高估人性,也別低估人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當一個人的本事太過招搖的時候,往往就會成為他人所攻擊的對象。
真正有本事的人,心里都能夠藏住事,遇事也從不慌張,往往能夠韜光養晦,不輕易的顯山漏水,保持自己性格沉穩的模樣。
經歷了生活的復雜,那你終究會懂得,這一生需要我們做的太多,管住嘴,沉住氣,藏住事,守住心,學會忍耐和熬,人生的道路才能走的順暢許多。
不管你在生活中經歷了怎樣的苦痛,自身擁有了什么樣的才華,往往都要懂得,沉得住氣,穩得住心,終究會讓你的人生有所受益,少受不必要的傷害。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時代里,風險危機四伏,人要學會藏兩樣東西,一是心事,二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