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考古隊根據考古探測資料制作的秦陵地宮模擬全景圖。據探測,整個陵園范圍約相當于近78個故宮。如此大面積的陵墓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考古隊利用地球物理探測和考古勘探相結合的方法,發現在封土表層之下的中部位置,有一組臺階式墻狀夯土臺。夯土臺頂部設有一座高達9級的高臺木構建筑。
圖為秦陵地宮剖視圖
震撼人心!秦始皇陵墓地宮內部曝光
震撼人心!秦始皇陵墓地宮內部曝光
這是秦陵地宮展覽館里展示的秦陵地宮復原場景,由于受空間限制,展示的場景只是個縮小版
至于秦始皇陵地宮究竟長啥樣,是待到日后科技手段發達再挖掘,還是永遠不要打擾這位千古一帝,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
40年不敢挖!秦始皇陵竟暗藏九層妖塔
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今如此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驚天內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隱藏我們不為人知的真相?
謎團一: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尸”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謎團一: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尸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后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尸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尸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惫そ场盁o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這里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謎團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釋?
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畫。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
由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
在這座有著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國”里,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里的一切。
謎團四:地宮埋“水銀”之謎
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兩次來始皇陵采樣。經過反復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
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F代科技終于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至于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征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么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
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余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么,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六:秦陵地宮有無飛雁之謎
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于說金雁制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制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墻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
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制作會飛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宮之后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么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謎團七:秦陵暗藏“九層妖塔”?
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臺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臺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謎團七:秦陵暗藏“九層妖塔”?
秦始皇是個怪人,他在地宮修建30米高樓,僅僅是供靈魂出游地宮的,至于地表造“九層妖塔”之謎,看來要求救考古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