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高檢通報:有未成年人因偷盜被遣返原籍 父母仍將其送回犯罪團伙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去年,北京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去年12月29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對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批準逮捕。而昨天,又有新消息傳來,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說,檢察機關已向法院提起公訴。
以紅黃藍事件為代表,一段時間以來,虐童等侵害未成年人事件頻發。最高檢通報還說,除紅黃藍虐童案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外,去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四萬四千二百人,起訴六萬零三百人。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堅持零容忍,依法從嚴從快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保持嚴打高壓態勢。
最高檢同時還發布了十大典型案事例,回應了如何維護未成年人教育生存環境、如何維護未成年人良好家庭環境以及如何推動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發現和防范的長效機制。
如何維護未成年人教育生存環境
學校、幼兒園,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并成長的重要場所,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鄭新儉介紹,去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發生在幼兒園的侵害兒童犯罪181人,起訴231人;批準逮捕發生在中小學校園的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081人、起訴3923人;針對102人依法提出禁止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職業的量刑建議,“目前,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北京紅黃藍幼兒園、上海攜程親子園、南京愛德美幼兒園等虐童案已經提起公訴。辦理案件后,檢察機關還會同主管部門對案發學校進行安全檢查整頓,幫助學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檢察機關還監督有關職能部門及時整治學校周邊商店向學生銷售“水晶泥”、“牙簽弩”、“電子煙”等有毒有害玩具、不衛生食品,違規開設網吧等問題,清除安全隱患。
如何維護未成年人良好家庭環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存成長的重要空間。最高檢發布的典型案例顯示,2016年,眭某等三人至上海、湖南、貴州等地,組織并指使8歲小何、7歲小汪等兒童竊取商店內手機等財物,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經審查發現,小何多次因偷盜行為被遣返原籍,但父母仍將其送回犯罪團伙;而小汪的父親向她傳授犯罪手法,母親多次帶她實施盜竊……
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史衛忠向中國之聲介紹,檢察機關在辦理這起利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發現被害兒童的監護人嚴重不履行監護職責,通過檢察建議督促被害兒童戶籍地職能部門提起撤銷監護權訴訟,形成跨區域、跨部門保護合力,切實落實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
2017年以來,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涉嫌犯罪的監護人588人,起訴587人,建議、支持有關部門和個人向法院申請撤銷其監護權121件。
鄭新儉介紹,如被告人羅某多次逼迫親生兒子跳車“碰瓷”,浙江寧波鄞州區檢察院在指控羅某詐騙犯罪的同時,支持起訴撤銷羅某監護人資格。
此外,檢察機關開展強制性親職教育1434次,督促監護人依法正確履行監護職責。
如何推動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發現和防范的長效機制
從近年來發展趨勢和全國整體情況看,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仍呈多發態勢,上升趨勢。
史衛忠說,以猥褻兒童罪這一罪名為例,近五年來一直呈現上升態勢。在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強奸、猥褻兒童、強制猥褻、組織賣淫等性侵害案件比例較大,不少地方達60%多。
從全國整體情況看,侵害留守兒童犯罪的起訴人數占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起訴總人數的7.08%,在一些留守兒童集中的地方比例則更高。部分地方的性侵案件中,7成以上的被害人為14周歲以下兒童。
史衛忠說,從犯罪主體看,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尤其是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于陌生人,有些地方甚至有70%到80%案件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是鄰居、親戚、朋友、師生等關系。
典型案事例還顯示,最高檢依法核準追訴劉某強奸幼女案、康某殺害幼女案等案件,表明,對侵害未成年人的嚴重犯罪,即使超出20年追訴期限,也堅決追訴;杭州蕭山區因一位醫生及時報警,一起嚴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案發,表明強制報告制度,有利于第一時間發現犯罪、固定證據,提升懲處犯罪的及時性;同時,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信息公開制度也在浙江慈溪、江蘇淮安、上海等地試水……檢察機關正在探索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發現和防范的長效機制。
鄭新儉說,浙江杭州等地檢察機關推動建立了強制報告制度,要求醫療機構和人員發現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線索的要及時報告公安和檢察機關。上海市檢察機關正在聯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建立全市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庫和入職查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