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腹壓迫:常規氣腹壓力9-12mmHg ,不超過15mmHg,腹壓大于10mmhg,靜脈回心血量下降,心輸出量每搏指數下降,機體應激反應兒茶酚胺升高,心血管系統興奮外周阻力增高。充氣速度:在快速充氣時,充氣使腹膜膨脹刺激腹膜的牽張感受器,興奮迷走神經,引起心律失常,發生率為14%,表現為心動過緩、室性早搏、房室分離,甚至心臟停搏。
體位改變: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常置于頭高足低位,回心血量減少,CVP下降,MAP、CI不變或輕度下降,婦科腹腔鏡手術常采用頭低足高位,可使回心血量增加表現出反向心血管效應,體位的過度傾斜對老年伴有心臟疾患的病人是不利的。
二氧化碳溶解吸收:腹腔內壓力越大,手術時間越長,CO2吸收入血則越多,高CO2血癥可直接抑制心肌、擴張末梢血管,同時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交感活性,增加兒茶酚胺的釋放,間接興奮心血管系統。
人工氣腹使腹內壓升高可導致膈肌向頭端移位,限制肺的通氣,引起肺泡無效腔量增大,功能殘氣量下降,肺容量減少
肺順應性下降,氣道壓上升,氣道阻力增大。導致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癥的發生。
人工氣腹下可導致胃內壓升高引起胃液反流,可使腹腔及腹膜血管收縮,肝血流下降,可導致內分泌及代謝變化,如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增加,血管加壓素釋放增多等。
全身麻醉,保證適當的麻醉深度,解除人工氣腹的不適;采用氣管內插管施行控制呼吸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和維持有效的通氣;使用肌松藥可控制膈肌活動,利于手術操作;在監測PaCO2下,能及時調節每分通氣量,以維持PaCO2在正常范圍
呼吸管理:應根據氣道壓力及PetCO2的結果來調整間歇正壓通氣(IPPV)的量和頻率。在人工氣腹后,一般使用過度通氣,適當增加呼吸頻率和潮氣量,以排除體內過高的CO2。但過分地過度通氣,可使血中CO2濃度過低。
肌松藥使用:全麻中應掌握好肌松藥的應用,術中充分的肌肉松弛有利于人工氣腹,創造良好的手術環境,防治躁動導致的腹腔內臟器的意外損傷。
心血管系統并發癥: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如果腹腔充氣量大,時間長,過分頭高足低位,術中可出現低血壓。充氣過快可引起心動過緩。而高CO2血癥可引起心動過速。情況嚴重時均可導致急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臟停搏。故應在人工氣腹、體位改變時密切監測循環情況,控制充氣速度與壓力,亦可根據情況暫時放氣減壓,待循環穩定后再充氣。血壓升高時可加深麻醉,如血壓不易控制可應用抗高血壓藥物。低血壓和心動過緩可使用麻黃堿和阿托品。維持血中CO2濃度在正常范圍及使用β1-受體阻滯藥可控制心動過速。
腹內壓高、手術時間越長,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就越多,可導致高二氧化碳血癥與呼吸性酸中毒,術中應加強呼吸管理,根據PetCO2的變化調節通氣量。對肺功能較差的老年病人應注意控制氣道壓力,采用增加呼吸頻率或同時減少潮氣量去增加每分通氣量,以達到過度通氣的目的。
CO2-皮下氣腫是一種意外情況下造成的腹膜外充氣所致的并發癥,但在某種需要腹膜外充氣腹腔鏡手術操作中也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并發癥,如腹股溝疝修補術和盆腔淋巴結切除術。皮下氣腫如果范圍不是很大,程度不是很嚴重,一般可以很快自行吸收消散。如果發展很快、范圍大,需及時通知術者停止手術或減小氣腹壓或調整充氣針的位置。
腹內壓增高和體位改變可增加胃內容物反流誤吸的危險,特別是采用非全麻時,全麻中采用喉罩通氣亦難完全避免。術前放置胃管可減少反流并能抽吸減壓,全麻中采用帶套囊氣管插管能防止誤吸。
惡心嘔吐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40%~75%。因腹腔鏡手術住院時間短,該并發癥尤受重視,預防的措施有:放置胃管減壓,術前服用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術中使用氟哌利多兼有鎮靜與止吐作用。使用丙泊酚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也可降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
二氧化碳栓塞:其原因主要是CO2通過開放的小靜脈以及氣腹針誤入血管所引起。表現為術中突然出現嚴重的低血壓,紫紺和蒼白,一旦發生CO2栓塞,應立即停止手術,停止充氣和解除氣腹。其他并發癥包括腹內壓增高和體位改變可增加返流與誤吸的危險,惡心嘔吐等。
麻醉醫生對于腹腔鏡手術操作過程中的腹內壓增高對呼吸和循環的影響及并發癥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避免,或當不可能避免時,需要對這類改變有足夠的反應,并且在術前對此現象有一定的評估和準備。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術中從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