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在針對伊德利卜的打擊當中,再次出動了數架圖22M3執行打擊任務,并且使用了新一代的先進溫壓彈頭執行打擊任務,這種打擊模式實際上是非常合適的選擇,畢竟戰略轟炸機載彈量大,而溫壓彈又是對工事最好的殺傷武器。這種組合模式實際上有不少國家都這么選擇,尤其是美軍,更是經常使用這種先進的彈藥執行打擊任務,因此俄羅斯這次打擊實際上也是如此,但實際上俄羅斯最好的選擇實際上是使用陸軍的炮兵來解決問題,但俄羅斯在這個地區部署的炮兵實在太少。俄羅斯陸軍擁有溫壓火箭彈和噴火坦克等一系列裝備,打擊效果足夠的同時成本也不高,這才是最佳辦法。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俄空天軍在敘國的表現,他們承擔了絕大部分的作戰任務,執行戰斗飛行2萬余架次,并在敘境內實施多次空襲,摧毀超過5萬個目標,其中包括300余處煉制石油和原油的設施.。事實證明,俄羅斯空天軍的成立不僅僅在于空天武器裝備的洗牌,更在于信息化條件下打擊鏈的重構。在新的作戰模式下,信息流通、情報偵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俄軍不僅在敘國內戰爭上測試了圖-22M3、蘇-34或者蘇-30SM2飛機的性能,還在實戰條件下,檢驗了其巡航導彈和航空溫壓彈的性能,接受檢驗的還包括巡航導彈。對巡航導彈的實戰檢驗對俄軍具有戰略意義。根據英國專家的觀點,由于向導彈控制系統傳輸數據方面存在問題,從蘇聯時代起,俄空軍密集發射巡航導彈就一直存在問題,因此,試驗向導彈可靠地傳輸數據及可靠地發射導彈對于俄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俄空軍使用了俄制ODAB-500PM航空燃料空氣炸彈,也就是俗稱的“溫壓彈”。溫壓彈,是依靠汽化燃料在空氣中爆炸產生的高熱量和超大壓力,從而獲得大面積殺傷和破壞效果的武器。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發展“溫壓彈”技術,“溫壓彈”已成為彈藥大家族的新寵。由于溫壓彈在封閉空間內使用的殺傷效果更加顯著,因而特別適合殺傷洞穴、地下工事和建筑物中的人員。相比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言,溫壓彈破壞力巨大、成本又不高,又被稱為“亞核武器”。一旦溫壓彈被投放到目標上空,可依靠彈體內物質與空氣迅速混合形成氣溶膠云團,并由引信引爆在空中發生二次爆炸。同時還可在作用范圍內形成缺氧區域,達到恐怖的殺傷效果。當然,筆者認為,俄羅斯空軍打擊能力雖然非常強大,但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空軍執行打擊任務的,尤其是陸軍的火炮,執行打擊任務的時候還舒服一些,畢竟短距離打擊任務,完全可以利用炮兵來做到。
俄軍在執行30到50千米打擊任務的時候,往往會使用大口徑榴彈炮,這種榴彈炮的口徑為152毫米,持續射速達到了每分鐘6到8發,按照一個炮兵營24輛榴彈炮算,一分鐘就能發射144到192枚炮彈,即使取下限,144枚炮彈重量也有7噸,而持續發射15分鐘就能投送100噸炮彈,打擊威力相當于一個戰斗機大隊或者6架左右戰略轟炸機,但成本卻要低得多。一個炮兵營打擊15分鐘大約會消耗2個基數的彈藥,而一枚155毫米榴彈炮的價格僅僅只有2萬元左右,每分鐘約消耗300萬,打擊15分鐘約為4500萬,看似很多,實際上相對于出動戰略轟炸機的成本來說極低,畢竟戰略轟炸機出動一次,僅來回油錢就會消耗數百萬元,而導彈費用還要更昂貴一些。
當然,俄羅斯這種打擊還是讓美方很頭疼,戰略轟炸機的打擊力度實在太強,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太多還手之力,包括敘武裝組織也是如此,而目前俄羅斯的地面優勢實際上就是來自于空中打擊,這是之前美方最喜歡的手段,現在卻是被俄羅斯用到爐火純青,也讓美國頗為無奈。更關鍵的是,俄羅斯可以如此打擊,但美方卻不可以,因為俄羅斯已經將先進的S300防空系統等一系列導彈部署在了敘國,一旦美軍打擊,很可能出現史上第一架被擊落的現代轟炸機,這種代價讓美軍無法承受。俄羅斯的打擊看似魯莽,但實際上絲絲入扣,讓美軍無法解決,而俄羅斯現在唯一的需求就是部署更多、更先進的戰機,讓前線推進更加順利,從而早日結束敘國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