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陰津大傷,后期用青蒿鱉甲湯來救
其實我講的這些方劑都不是沒事兒想起來就講的。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看抗病前線發回來的患者舌頭照片,根據這些舌頭照片,我們會分出類型來,提供咨詢。給大家講一講,介紹一下,這也是一種幫助吧。
青蒿鱉甲湯,名醫吳鞠通的名方
本節講的這個方子叫青蒿鱉甲湯,出自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吳鞠通寫的《溫病條辨》,這本書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
其實,溫病學的奠基人是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他是四大溫病學家之一,《溫熱論》就是他的著作。
這本書是由葉天士口述,他的弟子顧景文記載下來的。
葉天士在《溫熱論》里建立了衛氣營血辨證這么一個框架,我們現在看這本書,真是字字珠璣,非常精練,遺憾的是內容特別少。
而吳鞠通在《溫病條辨》里就寫得特別詳盡,把溫病非常系統地論述了一遍,創造了三焦辨證的體系。
青蒿鱉甲湯這個方子就出自于這本書。
青蒿鱉甲湯主要針對的是患了溫熱病以后陰津大傷,尤其是陰分傷得厲害,邪氣進來、潛藏在陰分里的這種情況。
那么人體陰津受損,陰分又傷得很厲害后,對應的證候是什么呢?
第一個是夜熱早涼。
就是一個人晚上身體發熱很嚴重,但到了早晨,身體就涼下來了。
第二個是熱退無汗。
也就是早上熱退了,但沒有汗,有的人退燒是因為出了一身汗。
但這個不是,人沒有出汗,身體就不熱了。熱退無汗的人,舌頭一定是紅的,苔薄或者沒有苔。脈細數——脈很細,跳得很快。
以上證候就是典型的陰虛,同時有邪氣進入體內。其實外邪入侵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最后會出現不同的格局狀態,取決于什么呢?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是什么體質,雖然也跟外邪、跟當時的環境有關系,但最終是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本來體質就是陰虛,或者有陰虛傾向,而外界環境又存在熱的因素,那么邪氣侵入以后,身體里的斗爭就會更容易消耗身體的陰。
什么是陰呢?
陰是人體內主靜、主潤的液體類物質,比如津液、精血等。如果本來您的陰就不怎么足,外面環境又酷熱,讓您的毛孔張開,容易出汗,導致您體內陰液流失,那么,您的津液就不足了。
這時候您還要跟外邪斗爭,就更加消耗陰的物質,陰虛就會更嚴重。
為什么這樣的人晚上會熱得厲害,早晨就涼下來了呢?或者說白天溫度正常,到了晚上就開始燒呢?
這是因為保護身體的陽氣、衛氣,白天在體表巡行,到了晚上會往里收,要開始休息了。
但是現在有邪氣在您的陰分里潛藏著,本來就有浮熱,當陽氣往體內一收,與這個邪氣相爭,這時候當然就熱起來了。
何況您的陰本來就不足,要知道,一般來說,身體陰陽平衡才不會發熱。
所以這樣的人到了晚上體內就會有很多熱,結果就是晚上發燒,又叫夜熱。
到了早晨,陽氣又開始往外走了,所以這個時候您會覺得沒事兒了,身體好像涼下來了,安靜下來了。
為什么會熱退無汗呢?
因為您的身體陰虛太嚴重了,已經津液大傷了,身體沒有汗往外走了——正常的人體溫降下來是出點兒汗,汗一出,體溫就降了,但現在汗沒有了,只是有節律而已。所以這是一種很嚴重的陰虧狀態。
給大家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好比說一對夫妻,妻子屬陰,丈夫屬陽。
白天丈夫要出去干活,晚上回來休息,白天再出去干活……這是每天的節律。但這位妻子最近身體不好,只能臥床休息。
這個時候家里進來了很多蟲子(外邪),在屋里飛來飛去,如果是平時,這位妻子把它們消滅就沒事了,家里一切如常。
但是現在不行,妻子臥病在床,只能忍著。
等丈夫勞作完晚上一回來,一看屋子里有很多蟲子飛,本來他要休息,這回休息不了,于是夜里就開始打蟲子,這就是夜熱,夜里熱鬧起來了。
到了早晨,丈夫也沒休息好,又要出門干活了。他一走,妻子還是打不了屋子里的蟲子,但屋里卻暫時安靜下來了。這就叫“夜熱早涼”。
對于陰虛狀態的診斷,我們的具體辨證方法就是看舌頭,這樣的人舌頭非常紅,沒有苔,或者苔很薄,然后脈細,跳得很快。
又因為患的是外感病,所以體內還會有邪熱。針對這樣的患者,就可以用青蒿鱉甲湯。
身體出現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前期治療外感病的時候沒處理好,最后導致人的陰液大傷、正氣不足,這已經發展到溫病后期了。
此時,不但邪氣沒有被趕走,自己的陰液也嚴重不足了。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呢?一定也是補。
我在本書中提了很多補法,告訴大家要扶正氣,要滋陰。前面我講的人參敗毒散,是補氣。
正氣不足,邪氣一來,我們要趕快補氣,把邪氣往外打。等后來打著打著物資匱乏了——我把陰液比喻成物資,糧草、金錢都沒有了,這已經是戰爭后期了,這種情況下,再打仗就非常艱難,所以要補充物資,也就是要把陰液給補足了。
滋陰的同時再祛邪,這樣效果才好,因此這種情況下調理的思路跟補氣是不一樣的,它首先是要滋陰。
青蒿鱉甲湯有什么絕妙之處
這個方子的構成是什么呢?原方是青蒿六克,鱉甲十五克,細生地十二克,知母六克,丹皮九克。
下面我給您詳細講講這個方子是怎么回事。
第一味藥是青蒿,大家都知道,對它的一個研究成果——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獎。
青蒿是寒涼的,性味苦、辛、寒,入肝、膽經。它有什么作用呢?清熱解暑,如果身體有熱邪在內,它會往外清,是專門治溫病的,可以治療骨蒸潮熱、瘧疾等。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透發肝、膽經的邪熱。
吳鞠通講“以青蒿芳香透絡,從少陽領邪外出”,這句話特別有名,青蒿的作用被吳鞠通這么一講,大家全記住了。
“從少陽領邪外出”,要祛邪,邪氣就得有出路。要知道,中醫治病,不是說把邪氣給滅了,而是得讓邪氣出去。
讓邪氣往哪兒出呢?從“少陽領邪外出”,意思是青蒿可以從少陽經由里往外透邪。
鱉甲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甲魚殼,把它洗干凈曬干就是藥。鱉甲的性味是咸的,有點兒寒,入的是肝、腎經。有什么藥用價值呢?主要是養陰清熱的。
它的第一個作用是滋陰、養陰;
第二個作用是清熱,能夠把陰虛導致的骨蒸潮熱——虛熱給清掉;還可以平息肝風,也可以軟堅散結(當我們體內有結塊的時候,方子里加鱉甲,能夠把結給散掉)。
吳鞠通在講這個方子的時候,給鱉甲賦予了一個使命,什么使命?他說“鱉甲蠕動之物”,用它“入肝經至陰之分”——因為它本來就是入肝經的、養陰的,就讓它進入肝經,最陰、最里面的地方。
干嗎呢?“既能養陰,又能入絡搜邪”,就是進入最細微的地方,把這個邪熱給搜出來。
青蒿和鱉甲這兩味藥一配就有意思了,吳鞠通這個論述是后世我們學中醫的人都要謹記的,講得非常精到。
他說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能夠清肝經的邪熱,但它“不能直入陰分”,它進不去,那么“有鱉甲領之入也”,鱉甲則能往里面直走,但卻“不能獨出陽分”,它不能把邪氣給頂到陽分來,這時,“有青蒿領之出也”。
所以他說青蒿、鱉甲好像是一對藥搭檔,配合起來能夠把人體陰分的邪給搜出來。這是吳鞠通講的這個方子特別有意思的地方。
其他藥都是打配合的,比如說細生地,什么是細生地?現在您去藥房一抓就是生地,實際上生地在古代分成細生地、大生地和鮮生地(鮮地黃)。
其中,鮮生地清邪熱,就是透邪,往外清熱;大生地滋陰的作用特別強,因為它大且厚重;而細生地既能滋陰,又能往外透邪,但是作用沒有另外兩種強。
所以在古代,您要是治溫病,要真正往外透邪的話,就用鮮生地;如果只是滋陰涼血,就用大生地;如果又想滋陰,又想往外透邪,那就用細生地。現在我們買生地就行,您挑的時候,可以挑點兒小的。
那么這里面的丹皮、知母有什么作用呢?丹皮瀉血中之浮火,瀉肝經之熱,因為肝藏血,當陰分不足的時候,邪氣容易潛藏在肝經,有浮火,所以用丹皮瀉肝火。而知母也是清熱的。
您看,這幾味藥中,主要是青蒿、鱉甲配起來以后透邪熱的作用很強,再配上一些滋陰清熱的藥,效果就很不錯了。
那么,我們今天要用的時候,可以適當加減,比如往里再加點兒滋陰的藥,讓它滋陰的力量再強一點兒。
對于青蒿鱉甲湯的治療方向,其實也很明確,只要這個人是陰虛體質,同時有邪熱在里,都可以加減使用這個方子。
現在,青蒿鱉甲湯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發熱的病證,特別是那些莫名發燒的情況,只要看這個人的舌頭是紅的
(多提一句:如果是晚上發熱,白天不發熱的話,這個人白天舌頭就沒有那么紅;只有到晚上發熱時,舌頭才會變得很紅,所以白天和晚上的舌象會有點兒不一樣,您要詳細觀察)、
舌苔很薄或者沒有舌苔的發熱情況,就可以判斷有可能是邪熱潛藏,都可以用這個方子。
青蒿鱉甲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病是一陰一陽兩個思路
我說講方子,其實講的是一個治療方向,比如此方就是脫邪外出的一個方向:給您滋陰,為您提供彈藥、提供資金糧草,干嗎用呢?讓您把邪氣往外頂,在往外頂的過程中,我們還有技巧,用青蒿、鱉甲配合起來往外透這個邪氣。
在清末醫學家柳寶詒寫的《柳選四家醫案》中有論述,說張仲景的麻黃附子細辛湯,用細辛、附子溫陽,來把這個邪氣往外頂,這是治療傷寒的思路。而用滋陰的方式把邪氣往外托,是我們治療溫病的思路。
所以青蒿鱉甲湯的思路是,邪氣不是進來了嗎?不是潛藏起來了嗎?那好,補正氣,我補陰,然后把這個邪氣一點點地往外頂,這也是溫病的思路。
所以說,青蒿鱉甲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是一陰一陽兩個思路,都非常有意義。
這個方子對有些患者的退熱效果非常好,有的醫生就用這個方子來加減,把患者的燒很快就退掉了。
所以您記住了,一定是舌頭紅、舌苔很薄或者沒有舌苔時,才可以考慮這個方子。
其實,古人這些方子都是從實踐中來的,今天我們再用到實踐中去,確實能夠解決當下的問題,我把這個思路講一講,或許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摘自:家庭抗外感指南 不易感,不侵邪,不招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