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蔣介石花園口決堤的真相:淹死三名日軍,卻要八十九萬中國人陪葬
userphoto

2022.12.25 上海

關注

黃河治水,自有史以來向為中國為政者的最大事業之一,建筑的堤防寬度達三百公尺,極其堅實,現在由中國軍自行決口,實在令人思之斷腸。—蔣介石

花園口決堤(1938 年 6 月 9 日)是抗戰初期的一件大事,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多年對真相秘密而不宣。戰后,蔣介石調撥大量資金修復黃河大堤,史稱「黃河歸故」,即恢復故道。

如今,位于鄭州市區北郊 17 公里處黃河南岸的花園口修建了「記事廣場」,廣場上有兩座東西相對、高約 3 公尺、內徑約 1 公尺的六面石碑。一座為 1947 年國民黨的「黃河花園口合攏紀念碑」,另一座為 1997 共產黨的「黃河花園口掘堤堵口記事碑」,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同一段歷史。

一段歷史,兩座石碑,各自表述

國民黨所立的西亭碑文上,有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手寫的「濟國安瀾」,以及水利部長薛篤弼寫的〈花園口合龍紀念碑文〉和復堵局局長朱光彩撰寫的〈花園口工程紀實〉。前者記述:

民國 27 6 月,河決于南岸鄭縣之花園口,維時日寇進關中原,駸駸西趨宛洛,賴洪水泛濫,鐵騎乃為之阻,然河南、安徽、江蘇受其害者,蓋 40 余縣,夏秋之間,百川激灌,四瀆并流,浩蕩滔天之禍不忍睹,考之歷史,河決于兵爭,歷久之際,則河必改道,此次決于開封、中牟以西,澎湃奔騰,為害益烈。日寇降服之翌年 3 1 日興工,上承主席之訓示,外承友邦之供應。內有河南軍民長官之通力合作,施工再挫,卒于 36 3 15 日合龍。

后者寫道:

倭寇侵我之翌年,河防工作停頓。6 月,河決于鄭縣之花園口。舊槽斷流,雖籍天塹以遏方張之日寇,而被淹面積 2 9000方公里,災民六百余萬。河水奪淮入運(河),并集于大江(長江)。

兩篇碑文之后,刻有參與修堵決口的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河南省政府主席劉茂恩、各工段組長以上長官,以及在堵口中的工夫等數百人的名字。

耐人尋味的是,這兩篇碑文指出了黃河決堤的事實,卻遮蓋了決堤的真相──這一次并非黃河自然決堤,而是人為造成決堤。抗戰期間,國民黨宣傳部門死咬說是日軍的毒計;抗戰勝利后,中國成了光榮的戰勝國,這兩篇碑文為什么不理直氣壯的譴責「日軍暴行」呢?

50 年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人民政府所立的東亭碑文如此記載:

1938 5 19 日,徐州失守,日本軍沿隴海鐵路西犯,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6 1 日策定:將豫東 20 萬國軍調到豫西山地,作戰略轉移,并掘黃河堤放水。6 4 日,日軍逼近開封,第 1 戰區第 20 集團軍 53 1 團奉命在中牟趙口掘黃河堤,但是因為此處水流太小,掘堤后使水流不暢,又因黃河流水北移,后準備改掘,53 軍又派軍隊沿河向西找新的掘口,6 6 日夜半,該軍新八師參謀熊光煜等 6 人在選定花園口,開始掘堤,并最終將此處掘開,大水隨后分兩路向東南方向漫沖,一路沿潁河入淮,一路沿賈魯河東去,共淹農田 84.4 萬公頃,災民近 400 萬,死亡 89.3 萬人。

共產黨的這篇碑文,詳細陳述了花園口決堤的真相,將具體執行的軍隊番號和軍官的名字都披露出來。

制造花園口決堤并嫁禍給日軍

「臺兒莊大捷」(1938 年 3 月至 4 月)后,蔣介石決定「擴大臺兒莊戰果」,遂將各戰區精銳部隊大批調往徐州,準備在徐州地區同日軍進行決戰,使第五戰區的總兵力由初期的 29 個師,增加到 64 個師另 3 個旅,約 45 萬人。

日本大本營本來因為準備不足而決定暫不擴大戰場,但發現國軍大規模集結,特別是湯恩伯軍團的出現,認為這是一次集中殲滅國軍的天賜良機,因此決定進行徐州會戰。1938 年 4 月 7 日,日軍正式下達 84 號作戰命令。徐州會戰由此開始。

日軍占領徐州后,大本營認為徐州會戰基本結束。國軍第1戰區司令程潛則奉蔣介石的命令,準備將突出之日軍第 14 師團,殲滅于內黃、儀封、民權之間。

然而,由于中央軍將領桂永清和黃杰不聽調遣,貪生怕死,擅自逃跑,導致原來制定的蘭封作戰計劃全盤崩潰。圍殲日軍十四師團的任務非但未能完成,反而使國軍面臨被日軍圍殲之危局。20 多萬國軍未能圍殲土肥原率領的 2 萬日軍,讓蔣介石大為不滿,5 月 28 日致電報給程潛譴責:「在戰史上亦為千古笑柄。」

話雖如此,蔣介石一貫賞罰不明。此次戰役中負有重大失敗責任的程潛、黃杰、桂永清等高級將領并未受重罰,反而一直被重用。程潛官運亨通,兩年后升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國共內戰后期投共;黃杰到臺灣后任臺灣省主席、警備總部司令、國防部長等要職;桂永清則升任海軍司令,在海軍內部制造諸多冤案。他們跟蔣介石一樣,內戰不內行,外戰更外行。

從左至右分別為蔣介石的愛將,程潛、黃杰、桂永清。

前線國軍兵敗如山倒,日軍沿隴海路西犯,于 6 月初攻陷開封,接著跟蹤西進,抵達距離鄭州不足百里的地方。鄭州是隴海、平漢鐵路的交匯處,北扼黃河天險,鄭州一失,不但阻斷各個戰區間的鐵路交通,而且將會導致西安、武漢無險可守的嚴重局面。而此時在河南境內的國民黨主力部隊多為徐州戰場撤下的疲兵,尚未得到休整,已無力再戰。

早在 1935 年,國民黨政府軍事顧問、德國名將法肯豪森就提出「最后的戰線為黃河,宜做有計劃之人工泛濫,以增御其防御力」的建議,蔣介石批示「最后抵抗線」五字。德國將軍不珍惜中國百姓的人命,不足為奇;作為中國的最高領袖,蔣介石視人命如草芥,難道「無情才是真豪杰」嗎?

1938 年 6 月 1 日,在武漢舉行的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會議經過討論,蔣介石做出決定:「策定豫東大軍向豫西做戰略之轉進,同時決定黃河決口,做成大規模泛濫,阻敵西進。」蔣介石說,這是從孫子兵法中學來的「以水代兵」的方法。

花園口決堤之后,慘劇超乎國民政府的預估。中央通訊社等宣傳機構迅速展開宣傳攻勢,嫁禍于日軍。6 月 11 日,中央社發出第一條電訊,報導日軍扒開黃河大堤的情形:「敵軍于 9 日猛攻中牟附近我軍陣地時,因我軍左翼依據黃河堅強抵抗,敵遂不斷以飛機大炮猛烈轟擊,將該處黃河堤壩炸毀,致成決口,水勢泛濫,甚形嚴重。」國民黨政權作戰無能,說謊卻駕輕就熟。

決堤引發的水災,許多無辜的難民只能涉水撤離。

隨后國民黨各大報紙紛紛譴責日寇的暴行。6 月 13 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招待各國駐武漢記者,介紹近來作戰情況及日軍炸毀黃河大堤的經過情形,譴責日本「狂暴軍部竟以人力來幫助黃河為害,以淹沒我前線士兵和我戰區居民。這慘無人道的行為,真可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國軍還奉命偽造現場證據。32 軍軍長商震,電令新八師用炸藥將決口處的小龍王廟、房屋還有大樹通通炸倒,偽造日機轟炸黃河堤壩的假象。新聞記者要求采訪,新八師又偽造一些材料,弄了一個假現場。6 月 21 日,新八師官兵以及僱傭的 2000 多民工又進行一天「演習」。

22 日,中外記者來到決口現場,新八師按照預先準備的念了一遍,軍民煞有其事的堵住缺口。有記者問,為什么日軍飛機從蘭封轟炸 100 公里外的花園口?堤岸有 20 公尺厚,為什么炸彈坑只有 1 公尺?六架飛機投彈為什么都能投到一點?國民黨中宣部的官員支支吾吾應付一陣就跑開了,他怕時間長會露餡。

死傷人數是南京大屠殺的數倍

蔣介石對花園口決堤事件長期閉口不提。晚年在臺灣接受日本學者訪問時,他才故作輕松的說了一段話:

誠然,洪水淹沒了田地,民眾生活難免受到影響;不過,當時黃河水量不多,水流速度每小時不過 3 公里,浸水地區最高水位不到 1 公尺,農民都還可以步行往來。

按照蔣介石的說法,黃河水量不多,農民在浸水時可以步行往來,也就是說,這樣的水量幾乎不會造成人員傷亡。

然而,以當時被圍困于洪水中的日軍第十四師團的記載來看:

據有關方面軍的測算,將 6 9 日到 15 日的流量,單純以水淹面積去除,得出的計算結果也的確為:水深大致平均 1 公尺(方面軍祕密檔案第 39 號)。水位上漲最高的 16 日當天,在中牟,水勢已迫近到距城墻上端 1 公尺之處(《第 14 師團史》),由于情況以及場所的不同,某些地方是危險的。不難想象嬰幼兒、老人以及病人等弱者的悲慘狀況。

路透社 6 19 日電訊稱:

「目前黃河水災,恐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嚴重之浩劫。」多位西方觀察家估計,僅僅潰堤時被瀉出的洪水淹死的百姓,人數就在 32 萬至 44 萬之間。

《劍橋中華民國史》記載:

「國民黨人多年否認他們曾有意決堤,因為洪水對中國老百姓的損害甚至超過對日本人的損害。大約 4000 5000 個村莊和 11 個大城鎮盡成澤國。據說有 200 萬人無家可歸,一貧如洗。甚至 7 年以后,在一些村莊里所能看到的,只是從幾英尺河道淤泥中露出來的廟宇弧形屋頂,和光禿禿樹木頂端的枝椏。」

《豫省災況紀實》對于黃泛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做了如下描寫:

泛區居民因事前毫無聞知,猝不及備,堤防驟潰,洪流踵至;財物田廬,悉付流水。當時澎湃動地,呼號震天,其悲駭慘痛之狀,實有未忍溯想。間有攀樹登屋,浮木乘舟,以僥幸不死,因而僅保余生,大多缺衣乏食,魂蕩魄驚。其輾轉外徙者,又以饑餒煎迫,疾病侵奪,往往橫尸道路,填委溝壑,為數不知幾幾。幸而勉能逃出,得達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艱苦備歷,不為溺鬼,盡成流民……因之賣兒鬻女,率纏號哭,難舍難分,更是司空見慣,而人市之價日跌,求售之數愈伙,于是寂寥泛區,荒涼慘苦,幾疑非復人寰矣!

河南省戰時損失調查報告,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呂敬之)統計:河南、安徽和江蘇三省 44 個縣因此受災,89 萬人死于滔滔洪水,近 400 萬人外逃,1000 多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超過 10 億元。

以水代兵阻擋日軍,蔣介石的天真想象

蔣介石聊以自慰的是,花園口決堤暫時阻止了日軍迅速占領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地區:

假定對決堤之覺有所躊躇,則日軍機械化部隊便會由鄭州一鼓作氣沖到武漢。是故面對暴虐侵略而謀保衛國土,有時乃不得不采取有犧牲決心之非常手段。實則,由于此一洪水得以遏阻日軍向武漢推進達半年的時間;又在淹水一帶的以西地區,在此后的6年之間,得以一直未許日軍侵入。

實際上,水障沒有從根本上阻止日軍南下的腳步,只是讓日軍機械化部隊進軍延緩了三個月左右。由于日軍有空軍優勢,向被圍困于洪水中的日軍空投糧食和船,死于洪水的日軍并不是很多。據一度被洪水圍困的日軍第 14 師團統計,洪水一共淹死日軍 3 人。中國民眾淹死 89 萬人,換來日軍淹死 3 人,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嗎?蔣介石的數學真的差到這個地步?

日軍半年后才發動武漢會戰,攻陷華中重鎮武漢,并非因為花園口決堤,而是因為兵力不足,需要從國內運兵來補充。即便日軍第2軍不受水障所阻,在日本大本營未決定進攻武漢、其國內新擴建的 10 個師團未派至中國調整部署以前,第 2 軍不可能孤軍深入、單獨進攻武漢。武漢會戰中,日軍一開始動用的兵力就高達 25 萬人,會戰期間曾 4、5 次補充人員,前后投入的總兵力當在30萬人左右。

武漢會戰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的戰役。

其次,戰局發展并非如蔣介石所說,淹水一帶地區在以后 6 年中從未受日軍侵入。一次淹水,就能永遠阻止日軍進攻,簡直是天方夜譚。事實上,日軍此后多次占領該區域。比如,1941 年 10 月 2 日,日軍第 35 師團為策應長沙會戰,以 5 個步兵大隊、3 個騎兵大隊強渡黃泛區,2 天之后即攻占鄭州。

1944 年 4 月 17 日,日軍發動「一號作戰」的豫中會戰,其第 12 軍第 17 師團由中牟強渡黃河,也是 2 天之后即占領鄭州,僅 30 多天就攻占第 1 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洛陽及豫中地區。

黃河改道造成生態及人道主義災難

花園口決堤,將黃河每年幾十億噸泥沙順著決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穿越豫、皖、蘇三省 44 個縣、共 5 萬 4000 平方公里的「黃河泛濫區」,簡稱「黃泛區」。

因人為改變當地環境,造成局部氣候環境發生變化,氣象災害頻發。每年汛期,黃水都會回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后蝗災復至,真是禍不單行。地表突兀凸凹,到處沙丘堆移,根本無法耕種。決堤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而長期的破壞。

花園口決堤直接造成 1941 至 1943 年連續兩年旱災,并引發慘絕人寰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 300 萬農民死于飢餓。

1943 年 3 月底,美國《時代》雜志記者白修德當面向蔣介石陳述災情,蔣矢口否認,并故作驚訝。實際上,蔣介石早在大半年前就知曉了有關情況。

1942 年 8 月,蔣親赴陜西王曲,召集緊急「前方軍糧會議」。不過,他關心的是如何運糧給河南駐軍,而不是救濟河南災民,因為軍隊是他的命根子,至于平民百姓,餓死百萬也只是統計數字而已。蔣在「新生活運動」中將「不說謊」作為新國民的標準之一,但他自己就是謊話大王。

1942 年 12 月,蔣介石答應撥給河南災區兩億元賑災款和貸款,卻同時強調軍糧征收不能減免。即便是帝制時代,歷代王朝都會減免災區的「皇糧」蔣介石偏偏拒絕減免災區的軍糧,而且,這場災荒還是其人為制造的花園口決堤的直接后果,災民都是政府暴行的受害者。

有人計算,中央政府撥發的 2 億元即使全部買成糧食,按照當時 10 元 1 斤計算,只能購買兩千萬斤。與此同時,國民政府從河南征收了 170 萬包小麥,按照每大包兩百斤計算,共 3 億 4000 萬斤。政府從農民手上奪走的糧食,遠遠多于政府賑災的糧食。

當時,《大公報》記者張高峰赴河南災區訪問,寫成長篇報導〈豫災實錄〉。文章寫道,河南已經變成人間地獄,「成千上萬的人正以樹皮(樹葉吃光了)與野草維持著那可憐的生命」、「一路上的村莊,十室九空了,幾條惡狗畏縮著尾巴,在村口繞來繞去也找不到食物,不通人性的牲畜卻吃起自己主人的餓殍」、「災民每人的臉都浮腫起來,鼻孔與眼角發黑,起初我以為是餓而得的病癥,后來才知是因為吃了一種名為『霉花』的野草中毒而腫起來」。

《大公報》總編輯王蕓生亦發表社論〈看重慶,念中原〉,質疑中央賑災款項沒有到位,地方官員及軍隊對河南農民橫征暴斂,重慶官場則夜夜笙歌。他諷刺說:「憶童時讀杜甫所詠嘆的〈石壕吏〉,輒為之掩卷嘆息,乃不意竟依稀見之于今日的事實。」

誰知,蔣介石讀到振聾發聵的通訊和社評,不僅沒有反躬自問,反倒惱羞成怒,勒令《大公報》停刊 3 天。《大公報》是當時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停刊 3 天成為震動大后方的一件大事。

多年后,王蕓生回憶:「這篇文章……竟如此觸怒蔣介石,摘去『民主』『自由』等假招牌,公然壓迫輿論。」蔣介石的祕書陳布雷則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什么『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嗷嗷待哺』,委員長就罵是謊報濫調,并嚴令河南征繳不得緩免。」

          

                 《大公報》的主筆王蕓生。

《大公報》記者張高峰被湯恩伯下令逮捕,并親自審訊。不久,在美國及國內輿論的壓力之下,張高峰才獲釋。

花園口決堤及河南大饑荒,讓人們重新檢討抗戰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如蔣介石所說,抗戰乃是讓國民不做亡國奴,但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種比亡國奴更可怕的命運──那就是立刻成為淹死鬼、餓死鬼和其他形形色色死不瞑目的「鬼」。如果抗戰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民眾的生命,喚起民眾的國民意識,那么甚至可以說:投降是一種比「絕望的抵抗」及本國人之間互相殺戮更好的選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938年國民黨炸花園口黃河大堤 死亡89萬人
【圖文】1938年,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大堤淹死多少日軍?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蔣介石炸毀黃河大堤,最終淹死了多少日軍?說出來許多人都不相信
1938年蔣介石決堤黃河,到底淹死了多少日軍?人數遠不如受難百姓
【望安山文學】方亦飛||站在花園口(散文)
1938年花園口決堤-人為制造的慘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城市| 大城县| 红安县| 香格里拉县| 府谷县| 贵州省| 龙陵县| 平安县| 赤峰市| 司法| 靖州| 合作市| 上林县| 来凤县| 鱼台县| 德兴市| 桐庐县| 宁武县| 疏勒县| 青神县| 汝州市| 开原市| 高清| 兴文县| 江阴市| 南投县| 琼海市| 安庆市| 铜川市| 托里县| 云浮市| 霍州市| 临沂市| 大厂| 波密县| 斗六市| 揭西县| 台前县| 黄浦区| 浦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