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業余的古建愛好者,很早就對中國古代建筑產生濃厚興趣。上學期間便拜讀了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國建筑史》,也是從書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建筑知識,同時也是從書中見識到了唐代建筑之美。
中國古建實物,實難長久保存,原因有二:一是木構,很容易遭兵燹火焚所毀壞;二是王朝更迭頻繁,每逢改朝換代便砸舊換新,人為毀壞是古建筑的大劫難。
所以唐建能保存至今,難能可貴。在梁林二人發現佛光寺是唐構之前,一直有
中國已無唐代木構的說法,要看唐構只能去日本奈良看唐招提寺。但1937年7月5日,梁林等二人(還有營造學社其他一些人)確證佛光寺東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筑,這也是他們二人一生中的重大發現。
我想去實地看看佛光寺,但因俗務纏身一直未能成行。去年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出發,但走到佛光村村口卻被告知疫情原因暫不開放,抱憾而歸,但好事多磨,今天終于實地看了佛光寺。
唐代的斗拱果真是氣勢恢宏,一副盛唐氣派,“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我站在東大殿前久久佇立,不想去深究斗拱、鋪作的結構,只是去靜靜地去感受古建筑的美,感受它這一千年來的滄桑變化。
那些歷史未曾留下名字的能工巧匠,揮灑汗水造出一件傳承千年的建筑精品。一眼千年,在看古建的過程中可以獲得一種深深的滿足感,不光是建筑之美,還有被唐構所展現出的精湛技藝深深折服。
梁思成先生說唐構、彩塑、繪畫和墨跡是佛光寺的四絕,正是因為這些“絕”使得佛光寺成為1961年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來又作為五臺山重要一部分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這么優秀的古建,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沒有傳承與發揚,大學也不開設相關的課程,只是不斷讓現代建筑設計師去放怪物,建一些看不懂的建筑。傳承與發揚傳統古建文化,實現中國古建筑創新與發展應該成為接下來一個重要的主題。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祝各位看官椿萱並茂,棠棣同馨
我只是輸出自己的偏見
如果你覺得不對,那就是你對
歡迎關註柳絮吃糖
提供給您一種不同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