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通”致力于傳播吳江地情文化,
您的關注,我的動力!
1974年8月,我從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畢業,分配至吳江縣中學任美術老師。江中是我的母校,她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教育質量高,校園環境美。能來到母校擔任美術老師,我心里非常高興,這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起點。
江中校園 油畫寫生(1977年)(徐文江繪)
當時的學校黨支部書記滕民力是一位山東南下的老干部,校長是劉公直。報到時,滕書記對我說:“年輕人,要給你壓擔子。”所以,我承擔了初中全部的美術課,每周任教13個課時。此外,我每周還需上4課時的體育課,并擔任班主任,這也就意味著作為班主任我需要負責每天的班會課、每周兩節的勞動課以及每周六下午的下鄉支農活動。我當班主任時負責的班級比較特殊,是個體育尖子班,班里的學生是從全縣各小學選拔出來的體育尖子、苗子,學生活潑好動,管理難度大,再加上鄉鎮來的學生還要住校,確實是給我這樣一個新教師壓了一副重擔。
在江中,我最主要的教學任務是上好美術課。當時沒有美術教材,沒有參考資料,更沒有教學設備,如何上好美術課,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開始我也是畫好一幅畫,實行“小黑板巡回教學”,讓學生臨摹描繪。范本內容主要是報頭圖案、美術字、靜物畫、風景畫等。后來,我又逐步增加了課堂寫生教學,結合講解繪畫透視知識,在講臺上擺放茶杯、罐子、書本、盒子等靜物,讓學生觀察寫生。有時,我還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結合風景畫教學在校園里寫生。我的教學方式,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每周一課的美術課,是同學們非常期待、非常重視、非常喜歡的一門課。
江中孔廟 水彩寫生(1976年)(徐文江繪)
許多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極大增強,課余回家也畫了很多自己喜歡的畫,他們有的會帶到學校給我看,我就認真地給予鼓勵和指導。看到喜歡畫畫的同學們那么多,一個想法涌現在我腦海——成立課外美術興趣小組。這個想法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學校專門給了我一間活動用房,場地位于風雨操場南面的一個老房子里。有了這間專用場地,我便從每個班級里挑出1-2名美術好的同學,共計近20名同學,組成了興趣小組。在課余時間,小組成員都會來到這間簡易“畫室”,提升自己的繪畫技能,提高自己審美的能力。在我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努力下,他們的繪畫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許多同學的美術作品都在蘇州市少兒美術作品展覽中展出并獲獎。我也經常不定期地將他們的美術作品張貼在學校宣傳櫥窗里展出,得到了全校師生的好評。興趣班培養了一批往美術科班方向發展的學生們,同學王偉東、錢軍考取了常州紡織學校美術專業,同學金慶中、朱振新考取了蘇州工藝美校,同學石赟考取了揚州工藝美校,同學朱培華、李湲升入高中畢業后考取了南通師范學院美術系,同學金暉考取了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
孔廟春色 油畫寫生(1979年4月)(徐文江繪)
在江中的教學歲月里,我還承擔了許多和美術有關的工作,例如舉辦展覽。每次布置展覽會,我會從版面設計、報頭標題、插圖漫畫、文字書寫各方面整體安排,師生齊心協力,通力合作,每一次都圓滿地完成任務。學校還會抽調一些能寫會畫的高中學生來協助我,我記得的就有宋文平、平建明、朱蒙等人。江中的黑板報專欄也是我的工作。一進江中校門,西面一排是學校的黑板報專欄,黑板共有四塊,長約20米。有關黑板報板塊,我負責畫報頭、標題、裝飾等,書寫就由高中學生來完成,他們是朱蒙、胥家慶、韓春娥等人。每一期黑板報都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色彩鮮明,深受師生們的歡迎,這也算是江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了。
20世紀70年代吳江縣中學(作者提供)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我就接到一項任務就是繪制兩幅大型的毛澤東、華國鋒肖像,供游行慶祝用。我在學校風雨操場的主席臺上,整整用了三天時間,用油畫繪制了兩幅巨幅畫像,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后來,吳江教育局王新生局長來江中找我,又給了我一個任務,要我在暑期全縣中小學校長會議上做個美術講座。這給我出了難題,因為面對的是全縣中小學的校長,全縣教育界的精英,這得認真對待,精心備課。屆時登上講臺,我從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了闡述,同時也從美術的分類、繪畫的種類、美術欣賞等角度出發,結合一些優秀美術作品進行講解分析。結束后,我的講座得到了校長們的一致好評。在講座的同時,我還精心布置了一個畫展——“吳江中學學生美術作品展”,地點就設在教育局一樓大教室內,三面墻壁布滿了江中學生的美術作品,有素描、水彩畫、中國畫等等,五彩繽紛,豐富多彩,這是江中學生美術作品的首次展覽,也是我們江中美術教學成果的全面展示。校長們觀展后紛紛交口稱贊。
吳江盛家厙 油畫寫生( 1984年10月)(徐文江繪)
縣教育局教研室周淵良主任聘任我擔任教研室兼職美術教研員。這正好使我能了解吳江美術教育的現狀,在美術教育建設之路上發揮我的一些作用。我首先發出了問卷調查,調查各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師資、設備、專用教室、教學資料等情況,反饋的信息很不樂觀,全縣僅有五位專職美術教師,其他都是兼職的,美術教學的條件及設備也都是比較差的。經過思考,我成立了全縣美術教育中心組,由我、盛澤中學李驊、震澤中學錢順柏、盛澤二中張幸虧、實驗小學陳寶良五位老師組成。中心組每學年都制定美術教學的各項活動,如公開課、美術講座、美術展覽等,以此推動全縣美術教育的發展。
有一次盛澤中學李驊開設公開課,到盛中聽課的吳江縣專、兼職美術老師,以及蘇州市區美術老師共有40多人。李驊老師結合盛澤的絲綢文化,用水彩來描繪絲綢,別具特色,深得聽課老師的好評。當時盛澤中學袁一匡校長給予大力支持,這次教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在蘇州大市中具有一定影響。
1979年夏,松陵鎮工會業余學校首次舉辦職工業余美術班,金蘊正校長邀請我去上美術課。教學地點設在縣府街松陵鎮工會樓上,我利用星期天上午進行授課。參加美術班的學員大多是曾經的江中學子,教學內容主要以素描靜物寫生、人物頭像寫生等為主。學員們認真練習,刻苦鉆研,相互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培訓,他們的繪畫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美術的特殊作用。也有不少培訓班學生踏上了美術科班之路,如:馬常宏考取了常熟職工美術大學,后來成為吳江報社的美術編輯;朱蒙成為實驗小學專職的美術老師,后來擔任實小的黨總支書記;許建華成了吳江的書畫家;謝元明成了裝潢公司的老總;石赟考取了揚州美術學校,后成為蘇州著名裝潢公司的美術設計師;還有許多成為單位美術宣傳的骨干……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對學員,因志同道合,后來喜結良緣,一度傳為佳話。
另外,受松陵中學倪正言校長的邀請,我在松陵中學首屆幼師班負責美術授課,也算是為吳江的幼教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濱中學幼師班費俊芳同學 素描人像寫生 (1984年12月)(徐文江繪)
在教學之余,我還會背起我心愛的油畫箱,外出寫生風景。校園內、桃園里、垂虹橋畔、東升大隊周邊,都留下了我的身影,也留下了美的記憶。
垂虹橋遣址 油畫寫生(1980年6月)(徐文江繪)
如今,吳江中學這座擁有110年建校史的學府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百年江中自建校初始就開啟了藝術教育之路,老一代美術教育家王家燧、顏文樑等先后在吳江中學擔任美術教師,江中的美術教育源遠流長,成績斐然。更為欣喜的是,江中美術教育傳統不斷傳承,學校高度重視美育,在高中階段同樣開設美術課,不斷提升學生藝術素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作為一名曾經的江中美術老師,心里感到由衷的高興和無比的欣慰。
“百年學府”吳江中學新校區
回想在江中的美術教學生涯,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懷。在江中孕育播撒美的種子,終將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徐文江,1974年—1985年吳江縣中學任教。1985年—2003年江蘇省吳江師范學校副校長。2011年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退休。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