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 資料來源于網絡(歷史資料,博物館網站,維基百科等)。非權威,如有不對請指正。
2. 文物圖片來源于網絡(洛陽博物館、洛陽境內其他博物館及其他網站)。
3. 清代文物為洛陽博物館藏原故宮慈寧宮文物(系1973年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調撥給洛陽博物館)。
歷史上,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晉等朝代先后在洛陽建都。洛陽的都城史長達1500年,是我國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古都。
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五大都城遺址均分布在洛陽盆地腹心的伊洛平原上,沿洛河一線從東到西分別為偃師商城(商西亳城)、夏都二里頭(夏斟鄩城)、漢魏洛陽城(周成周城、漢晉洛陽城、北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和周王城。它們的東西距離只有30多公里,如此密集的都城分布舉世罕見,人稱“五都薈洛”。
在洛陽博物館內,專門設置有一個宮廷文物館,這批文物系1973年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調撥給洛陽博物館。這批宮廷瑰寶,原藏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多為清代全國各地進貢之品,文物包括三世佛和眾佛、一代藏傳佛教宗師--宗喀巴、禪祖達摩和眾佛、宮廷家具及家居裝飾等。展出文物造型多樣、用料講究、工藝精湛,為宮廷佛教和生活用具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