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歷史朝代第二十四個:西夏

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共189年)

01

西夏,是位于中國西北地區以黨項人為主體的政權,肇基于唐末胡籍藩鎮夏州政權,由元昊于公元1038年正式稱帝建立,建都興慶府(后改名中興府,即今銀川市),國號為大夏或邦泥定等,漢籍習稱西夏

西夏共歷十帝,享國189年,與遼國、北宋及金國、南宋先后鼎立。

關于西夏的疆土面積,以《中國歷史地圖集》公元1111年的西夏版圖為基礎,加上遼、北宋奪走的領土,估算西夏立國時約有80萬平方公里。而西夏的人口數量,目前在學術界尚未有定論,學者們的估算數量差距較大,有估算九百萬4的,也有估算一百萬左右的。

政治制度方面,西夏受宋朝影響較大,官署的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實行全民皆兵制。

經濟上以畜牧業和農業為主,手工業生產也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西夏的夏人劍、神臂弓在當時都得到了很高的贊譽。

商業方面,前期主要與宋朝貿易,后期則以金國為主要對象。西夏雖鑄造自己的貨幣,但域內主要流通北宋貨幣。 西夏亦有自己的文字,是模仿漢字而創制出來的,但筆畫較漢字繁冗,設有“蕃學”和“漢學”,并沿用唐宋制度科舉取士。黨項人信仰原始宗教,亦盛行巫術。

西夏立國后,由于皇室的大力倡導和推行,佛教成為西夏的主要信仰,喇嘛教亦在西夏境內傳播。西夏人亦信仰道教,史載元昊與其妃野利氏的長子好道,學辟谷氣忤而死。

公元1227年,蒙古出征西夏,圍攻西夏中興府半年,西夏糧盡彈絕,加之又遇地震災害,西夏乞降,蒙古遵照成吉思汗遺命,殺死前來投降的西夏末帝,西夏滅亡。

西夏人的服裝

02

夏景宗李元昊

1、 夏景宗李元昊

生卒年:公元1003年—公元1048年

年號:顯道、開運、廣運、大慶、天授禮法延祚

在位時間:公元1038年—公元1048年

謚號:武烈皇帝

廟號:景宗

宋朝時期,許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應運而生,除了遼和金以外,還有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夏王國。北宋時期,太宗趙光義為了實行削藩政策,將西夏部落的首領李氏(原姓拓跋,于宋僖宗時期被賜李姓)一族遷往京城。在途中,李繼遷幸運逃脫。

公元985年,李繼遷等人占據銀州,攻破會州,與宋鬧翻;后向遼稱臣,被封為夏國王。

公元996年,李繼遷率兵包圍靈武城(今寧夏靈武附近),大敗宋太宗。到了宋真宗時期,宋朝割地給李繼遷以議和,如此,就間接地承認了黨項族的獨立地位。之后,黨項族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區。李繼遷之子李德明即位后,又傾力向河西走廊發展,南攻吐蕃,西伐回鶻。

公元1019年,黨項族定都懷遠鎮(今寧夏銀川),改名興州。

公元1032年,夏王李德明病逝,其子李元昊繼承王位。李元昊用計引開宋軍,突襲甘、涼二州,打敗回鶻人。李元昊占領甘、涼二州之后,河西走廊西部的肅州和瓜、沙二州就失去了屏蔽。

公元1036年,李元昊率軍攻破瓜州(今甘肅安西),直抵沙州(今甘肅敦煌),又回師占領肅州(今甘肅酒泉)。這樣,李元昊便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結束了甘州回鶻的統治。

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西夏與宋的關系正式破裂。

李元昊完全占領河西走廊后,他害怕宋軍利用吐蕃諸部族去抄自己的后路,于是進軍隴、蜀之地。這時西夏旁邊的唃廝啰發生內亂,宗室分裂。李元昊乘機以重賂行間,誘使摩氈角的謀主、首領郢城俞龍歸附。郢城俞龍帶領萬余人投降李元昊,又把女兒嫁給元昊的兒子寧令(號梁王)為妻。從此宋朝利用唃廝啰的勢力去牽制李元昊的策略失敗。李元昊與宋、遼多次交戰,于延川、好水川及定川等戰中擊敗北宋,并與遼第一次決戰于賀蘭山,大勝遼國。這些輝煌戰績使李元昊驕傲起來,他變得好大喜功,沉湎酒色。李元昊還猜忌大臣,動輒殺戮,導致眾叛親離。李元昊廢皇后野利氏、太子寧林格,改立與太子定親的沒藏氏為新皇后。這招致寧林格的怨恨。

公元1048年寧林格刺殺了李元昊,后被大臣以弒父之罪處死。皇后沒藏氏立李諒祚為帝,史稱夏毅宗。

2、夏毅宗李諒祚

生卒年:公元1047年—公元1067年

年號:延嗣寧國、天祐垂圣、福圣承道、奢單都、拱化

在位時間:公元1048年—公元1067年

謚號:昭英皇帝

廟號:毅宗

夏毅宗李諒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李元昊幼子,生母沒藏氏。李元昊被害,遺命由從弟委哥寧令繼承帝位。權臣沒藏訛龐對眾大臣說:“委哥寧令非子,且無功。夏自祖考以來,父死子及,國人乃服。今沒藏后有子,乃先王嫡嗣,立以為主,誰敢不服!”于是眾大臣擁立剛滿周歲的李諒祚繼承帝位,沒藏氏為皇太后。沒藏訛龐自任國相,總攬軍政大權。毅宗即位第二年,遼國乘景宗新喪之機,與西夏爆發遼夏第二次賀蘭山之戰,雙方皆損失慘重,不分勝負,只能握手言和。

公元1061年,沒藏訛龐密謀廢帝,毅宗于是殺沒藏訛龐,親掌國政。毅宗親政后,學習漢禮,按照宋朝完善中央行政體制。調整州軍,以加強對地方統治。毅宗與遼、宋修好關系,然后派兵收降吐蕃首領瞎氈的兒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正當國力漸漸上升,毅宗卻突然病死,年僅20歲。

3、夏惠宗李秉常

生卒年:公元1061年—公元1086年

年號:乾道、天賜禮盛國慶、大安、天安禮定

在位時間:公元1067年—公元1086年

謚號:康靖皇帝

廟號:惠宗

公元1067年毅宗駕崩后,6歲的李秉常繼承皇位,即夏惠宗,成為西夏第三位皇帝。由于惠宗年幼,由梁太后執政,梁太后把朝政大權全部委之于梁乙埋,梁乙埋又安排他的子弟和親信擔任要職。他與其親信、掌握兵權的都羅馬尾、梁太后的侍衛罔萌訛等三人,組成新的母黨集團,牢牢控制最高統治權。

公元1076年,15歲的惠宗開始親理朝政,準備在夏“復行漢禮”,廢除“蕃儀”。這一舉動受到梁氏集團的阻止,他們把惠宗囚禁在距興慶府宮5里遠的木砦。惠宗被囚禁的消息傳了出去,一時朝廷上下震驚,皇室宗親紛紛反叛。夏保泰監軍司統軍吐蕃族禹藏花麻聽到惠宗被囚禁的消息后,以夏國主失位、國內變亂為由,發文照會宋朝,宋軍集結邊境施壓。在內有叛亂、外有宋軍壓力的情況下。

公元1083年,梁太后與梁乙埋等在眾議紛紛中讓惠宗復位,以緩和矛盾。

公元1085年,國相梁乙埋和梁太后相繼去世,分掌左右廂兵的統帥、皇族仁多保忠公開與梁氏集團抗衡,夏統治集團內部皇族與后族的斗爭更加尖銳激烈起來。沒有實權的惠宗終日憂憤,難以自拔,于公元1086年病逝,終年25歲。年僅3歲的太子李乾順繼承皇位,史稱夏崇宗。

4、夏崇宗李乾順

生卒年:公元1083年—公元1139年

年號:天儀治平、天祐民安、永安、貞觀、雍寧、元德、正德、大德

在位時間:公元1086年—公元1139年

謚號:圣文皇帝

廟號:崇宗

夏崇宗李乾順,西夏第四位皇帝,惠宗之子。崇宗3歲即位,在位53年,在他的統治時期,西夏結束了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面。崇宗整頓吏治,減少賦稅,注重農桑,社會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西夏國勢強盛起來。

公元1086年,3歲的崇宗即位,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輔政。梁氏再度專權,對內擴大母黨勢力,牢固地控制朝政大權;對惠宗舊時親信和老臣,都設事陷害,打擊排擠。梁乙逋權力欲望很重,甚至圖謀篡奪太后權力,于是兄妹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權力的斗爭。

公元1092年,宋夏交戰,梁太后親自領兵作戰,不授予梁乙逋統兵權,梁乙逋心懷疑慮與不滿,遂更加緊了篡權活動。梁太后察覺后,決定先下手,她在皇族大臣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的支持下,逮捕誅殺梁乙逋及其家屬。梁太后獨掌大權后,挾持崇宗,連年對宋朝用兵,但勝少敗多。

公元1099年,遼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權專恣,已經不得人心,于是派人鴆殺梁太后,16歲的崇宗得以親政。崇宗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遼,且想與宋朝和解,但宋哲宗不許。在遼朝出面斡旋的情況下,崇宗又處死曾為梁太后策劃擾宋邊境的嵬保沒,并遣使向宋朝上謝罪表,宋朝才答應與夏議和。

北宋滅亡后,南宋為了緩解金軍壓力,兩次遣使與西夏通好,但是崇宗都無反應,并且下令停行北宋所賜歷書。金軍被南宋阻擋在長江以北,沒法繼續南侵,于是調頭向西夏進軍。崇宗害怕,于是遣使至川陜宋朝軍中,表示愿與宋朝通好。崇宗對漢文化也非常仰慕,在西夏,“漢禮”與“蕃禮”爭議已久,到崇宗朝,他力排眾議,確定西夏學習漢禮。

公元1139年,崇宗駕崩。長子李仁孝繼承皇位,史稱夏仁宗。由于崇宗朝是西夏由內亂轉向穩定的時期,因此崇宗朝為仁宗朝的西夏鼎盛時期奠定了基礎。

5、夏仁宗李仁孝

生卒年:公元1124年—公元1193年

年號:大慶、人慶、天盛、乾祐

在位時間:公元1139年—公元1193年

謚號:圣德皇帝

廟號:仁宗

夏仁宗李仁孝,西夏第五位皇帝,崇宗長子,母親是漢人。仁宗是西夏歷史上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穩固漢制,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科舉制,西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西夏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崇宗末年,寵信權臣任得敬,致使其權利急劇膨脹。仁宗即位后,任得敬的女兒成為太后,任得敬被封為宰相,控制了朝廷。

公元1170年,權力欲望極大的任得敬以兵權要脅仁宗,要求仁宗將西夏國的西南路及靈州封給他自為一國,同時還脅迫仁宗派使臣到金國請求冊封。金世宗拒絕了冊封的要求,任得敬便與南宋秘密聯絡,謀約合攻西夏。不料,南宋回報的密書被夏兵俘獲,仁宗決定誅殺任得敬。在金朝的支持和幫助下,仁宗迅速出兵消滅了任得敬及其族黨,一舉粉碎了任得敬篡權分國的陰謀。

仁宗即位之初,原先與西夏鼎足而立的宋朝和遼朝發生了急劇變化,宋室南遷,遼朝滅亡,此時盤踞在中國北方的是新霸主金朝。面對這種局勢,仁宗審時度勢,決定與金通好,承認其宗主國地位。為了和金搞好關系,仁宗一朝,西夏派往金國的朝貢使者有140多次,差不多每年都有兩次之多。如此頻繁的外交活動,終于求得了金朝的諒解和支持。縱觀仁宗一朝,雖然趁金侵宋之際,仁宗也曾派兵到金和宋境掠地,但都是一些小的摩擦,大部分都是和金友好相處,這就給西夏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安定的環境。

在西夏建國的近190年中,仁宗統治54年,是西夏在位最長和壽命最長的皇帝。仁宗以外交手段求得了一個和平的環境,又在國內大力提倡文治,以先進的漢族文化來促進西夏封建社會的發展,使西夏進入一個鼎盛繁榮的時期,仁宗不愧為西夏的中興之主。公元1193年,仁宗駕崩,享年69歲,長子李純祐即位,史稱夏桓宗。

6、夏桓宗李純祐

生卒年:公元1177年—公元1206年

年號:天慶

在位時間:公元1193年—公元1206年

謚號:昭簡皇帝

廟號:桓宗

夏桓宗李純祐,西夏第六位皇帝,仁宗長子。桓宗在位13年,基本上奉行仁宗時期的政治方針和外交政策,對內安國養民,對外依附金和宋。但隨著國家的安定和封建體制的發展,黨項族地主階級開始貪圖安逸,日益腐朽墮落,西夏政治日益腐敗,國勢衰落。從盛到衰已成為西夏社會不可逆轉的趨勢。同時,桓宗統治時期,正是蒙古崛起并日漸強大的時期,來自蒙古的嚴重威脅加速了西夏由盛而衰的歷史進程。

公元1205年,蒙古第一次進攻西夏,自此西夏國無寧日。

公元1206年,鎮夷郡王李安全發動政變,桓宗被廢。不久暴卒,年僅29歲。

7、夏襄宗李安全

生卒年:公元1170年—公元1211年

年號:應天、皇建

在位時間:公元1206年—公元1211年

謚號:敬慕皇帝

廟號:襄宗

李安全,崇宗之孫,其父是仁宗弟、越王李仁友。

公元1196年,李仁友病逝,李安全上書要求襲越王爵位,但桓宗不許,并把李安全降封為鎮夷郡王。李安全極為不滿,于是萌生了篡奪皇位之心。

公元1206年,李安全與桓宗母羅氏合謀,廢桓宗自立,是為夏襄宗,成為西夏第七位皇帝。同年,被廢帝位的桓宗暴卒。襄宗即位后,改變依附金和宋的國策,開始依附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族。同時,襄宗發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使蒙古坐收漁翁之利。西夏襄宗在位期間,政治制度受宋朝影響很大,官制的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臺、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學、漢學等。地方行政編制分州、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府。

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把夏初萬戶、都統(軍帥)司與兵馬都總管府三種路制統一為封建制性質的兵馬都總管府路。劃全國為19路,路下設府、州、縣,州分三級,即節度、防御、刺史。路、府、州官兼管軍政,這是黨項族軍政一體的特點在漢官制中的延續。縣官只管民政。西夏族居住區,路下設萬戶路及猛安、謀克三級機構,與漢族地區府州縣自成兩個系統。夏襄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項重大的改革,是仿照宋朝的制度,繼續實行科舉。

公元1147年八月,仁宗正式實行科舉,立唱名法。又設立童子科,通過科舉考試任用官員。此法是對擁有政治特權的貴族的一個限制,但廣泛任用文人執政,又不能不使夏國統治集團走向文弱了。

實行科舉,就必須廣設學校培養生員。西夏襄宗時設立國學,招收貴族子弟300人。

公元1144年六月,夏襄宗下令各州縣普遍設立學校,增子弟學員至3000人。又在皇宮中立小學,設教授,宗室子孫7歲至15歲都可入學學習。

公元1145年,建立大學。

公元1146年,尊孔丘為文宣帝。

公元1148年,又建內學,仁宗親選名儒主持講授。學校講授漢學,主要是儒學。科舉也以儒學取士。夏仁宗從多方面接受漢文化,模仿宋朝,是封建關系確立后的反映,從這方面說,是有積極意義的。西夏襄宗在位時,西夏的情況和當時中原的封建社會一樣,地主、貴族和皇帝擁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農民則很少有土地,或者完全沒有土地。農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種地主、貴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將收獲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獻給地主、貴族和皇室享用。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同樣是西夏社會的基本矛盾。

8、夏神宗李遵頊

生卒年:公元1163年—公元1226年

年號:光定

在位時間:公元1211年—公元1223年

謚號:英文皇帝

廟號:神宗

公元1211年,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廢殺襄宗,登基稱帝,是為夏神宗,成為西夏第八位皇帝。神宗是崇宗曾孫、李彥宗之子,年少時雖貴為宗室,但勤奮上進,博覽群書,于西夏桓宗天慶十年(公元1203年)庭試大顯身手,奪得第一,后仕途一路順暢,以狀元身份為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可謂彌足珍貴。在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上,神宗繼承附蒙抗金的國策。

公元1214年應蒙古征調,神宗發兵3萬幫助蒙古攻掠金國,因兵敗寧州,拒絕再次發兵助攻,致使蒙古軍隊攻打西夏。神宗憤而聯宋抗蒙攻金,宋夏聯合攻金取得惠州大捷后,因宋軍配合不利,西夏軍隊再次受挫,神宗被迫恢復聯蒙抗金的策略。由于神宗處理國際關系時反復無常,導致戰事頻繁,西夏國力一蹶不振。

公元1224年,神宗廢掉堅持聯金的太子李德任,傳位于次子李德旺,自立為太上皇,成為西夏歷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李德旺登基稱帝,是為夏獻宗。

9、夏獻宗李德旺

生卒年:公元1181年—公元1226年

年號:乾定

在位時間:公元1223年—公元1226年

謚號:無

廟號:獻宗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獻宗聞訊后,想要擺脫蒙古的控制,于是遣使聯絡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結為外援,以共同抗擊蒙古。不料此事被成吉思汗所知,他便以此為借口,率軍大舉進攻西夏。獻宗慌忙遣使奉表愿與金朝修好,以為后援,但為時已晚,蒙軍很快攻破銀川。獻宗只得遣使到蒙古軍中請降,并答應以“質子為信”,蒙古軍撤退。

公元1225年,獻宗未如約遣質子,成吉思汗派使者到夏國問罪。大臣勸說獻宗履行諾言,獻宗不以為然,說道:“我方修好金源,共支北敵。質子一往,受其束縛,后悔何追?”于是把蒙古使臣敷衍遣回,整飭國政,聯金抗蒙。八月,獻宗派使臣赴金,與金訂立和約,相約共抗蒙古。然而此時獻宗聯金抗蒙的政策已經晚了,因為金朝也處于亡國的前夕,尚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援夏抗蒙。

公元1226年2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10萬從北路進入夏國境,過沙磧深入河西,攻破黑水城。4月,破肅州(今甘肅酒泉);6月,破甘州;7月,破西涼府(今甘肅武威)。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夏國危在旦夕。獻宗目睹亡國之危,驚憂交加,于7月病逝,終年45歲。獻宗之侄李睍繼承皇位,史稱夏末帝。

10、夏末帝李睍

生卒年:不詳—公元1227年

年號:寶義

在位時間:公元1226年—公元1227年

廟號:無

謚號:無

夏獻宗李德旺之侄。公元1227年春,蒙古軍進圍西夏都城中興府,李睍堅守半年后,于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傳金佛和金銀財寶請降,要求寬限1個月再獻城。農歷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西夏滅亡。蒙古軍將領察罕(本為黨項人)努力使中興府避免了屠城命運,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西夏至此滅亡。在位1年,活到23歲。

03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政權,由黨項族建立。

1. 建立:西夏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由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北宋末年起義建立。李元昊原本是北宋邊境的節度使,他趁著北宋內憂外患的時機,脫離北宋的控制,自稱大夏皇帝,在寧夏地區建立了政權。

2. 統一征戰:西夏建國后,李元昊采取了積極的對外擴張政策。他先后擊敗了北宋和西遼的軍隊,逐漸統一了黨項羌族部落,并擴大了疆域。西夏的版圖主要位于今天的寧夏、甘肅以及青海等地。

3. 政治制度:西夏采取了中央集權制度,設立了皇帝、宰相等官職,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政權體系。他們還采取了吸納漢族移民和實施漢化政策,促進了西夏文化的多元發展。

4. 經濟繁榮:西夏政權采取了積極的農田開墾和水利建設政策,使得農業生產得到發展。同時,他們還加強了與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5. 文化傳承:在文化方面,西夏保留了部分黨項族的傳統文化,并積極吸收漢族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西夏時期,佛教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展,形成了具有西夏特色的佛教藝術和文化。

6. 衰落和滅亡:12世紀末,西夏逐漸衰落。金朝崛起后,對西夏發動了多次戰爭,最終在公元1227年攻陷了西夏的首都。李全忠投降,西夏政權被消滅。

西夏政權的建立和存在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一定影響。雖然西夏政權存續時間不長,但他們在經濟、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努力和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他們的存在推動了西北地區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繁榮。

西夏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西夏王朝帝王世系表
五分鐘讀懂《西夏》
失落的西夏,一個沒有“歷史”的王朝
西夏及西夏十帝簡述
西夏皇帝譜 DM
西夏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兴化市| 炉霍县| 莱州市| 黄浦区| 沭阳县| 随州市| 湖北省| 棋牌| 堆龙德庆县| 银川市| 大新县| 翁牛特旗| 宁明县| 乐亭县| 霍城县| 仙游县| 自贡市| 孟村| 伊川县| 绍兴县| 肇庆市| 伊通| 涿州市| 进贤县| 大渡口区| 东乡| 壶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喀什市| 隆尧县| 临江市| 宿迁市| 五寨县| 河北区| 冀州市| 保德县| 和平区| 定兴县| 杂多县|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