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不詳
如下圖
81歲男性,體檢
上邊的都是小細胞
困惑及知識要點——
有的只能診斷到惡性,有的甚至都不敢說惡性。上面的都是不典型的小細胞肺癌。
建華老師對結論有異議,先公布答案——
肺外周結節,沿支氣管血管束向肺門蔓延,伴肺門、縱隔淋巴結增大,被認為是SCLC的特征性表現;
SCLC空洞少見 ,多數不均勻強化。
手術治療的原則——
1. I期SCLC的患者占全部SCLC患者不到5%。
2. 分期超過T1-2, N0的患者,不能從手術獲益。
3. 經過標準分期評估(包括胸部及上腹部CT、腦部掃描及PET/CT成像)的I期SCLC患者(T1-2, N0),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切除。
另外,從預防和治療角度,建議戒煙!
上面可以看出,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太困難。
好在,小細胞肺癌多對放化療敏感。
放療在SCLC的各個分期均有作用,可作為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療。放射腫瘤科的加入,作為多學科評估或討論的一部分,應該在所有患者的早期治療策略制定時提供。
放療同步系統治療是標準,優于序貫化療/放療。應該盡早應用放療,在系統治療的第1或2個周期(1類)。從任何治療開始到放療結束的時間越短,越可能改善生存。
這里有兩點我們作為影像醫生應該了解:
1.小細胞肺癌,放療應該盡早進行;
2.縱隔淋巴結應該包含在放療靶區內。
這就要求我們隊縱隔淋巴結的分組熟練掌握,并體現在報告單上。
預防性顱腦照射(PCI)
對初始治療反應良好的局限期SCLC患者,PCI可以降低腦轉移風險,并且延長總生存期。對系統治療有反應的廣泛期SCLC患者,PCI可降低腦轉移風險,EORTC進行的一項隨機試驗發現可改善總生存期,而日本的一項隨機試驗發現,MRI確認無腦轉移的患者,PCI未改善總生存期。
腦轉移患者應該用全腦放射治療(WBRT),而非僅用立體定向放療/放療外科治療(SRT/SRS),因為這些患者傾向于發展為多處CNS轉移。
下面是王兆宇老師的講解分析——
常見的,參照上面這些征象,然后別忘了:
1.吸煙,2.NSE和Pro-GRP的升高。這兩點是重要的參考。
并且Pro-GRP對于治療及預后評估有指導意義
小細胞肺癌的CT形態具有不少特征:
邊緣膨隆、邊界清楚圓滑、血管包埋征、支氣管增厚而阻塞性肺炎不明顯、沼澤地樣增強、鴨蹼狀及短指狀凸起等,發生率均較高,顯示小細胞癌的特征性;胸水雖不常見,但也有其特點,大多數小細胞癌的胸水不伴有結節,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小細胞肺癌有其獨特的病理學特征,細胞粘附力差,增殖活躍,侵襲力強,轉移發生迅速。這些病理特征與縱膈及肺門淋巴結轉移融合,并侵犯周圍脂肪組織,形成冰凍縱隔的影像高度對應。
相比較鱗癌,腫瘤細胞巢團大,侵襲力相對弱,壞死成團且壞死區邊界清楚,在CT增強上大多呈“湖泊樣”改變,而小細胞癌的壞死不徹底,壞死邊緣不清楚,增強上呈“沼澤地樣”改變,非壞死區由于腫瘤細胞生存力強纖維血管形成相對不明顯,本身的強化程度也較低。鱗癌巢團大,生長過程中對周圍血管有較強的擠壓力量,血管容易被壓迫閉塞,因此鱗癌組織內血管不容易見到,相比之下,小細胞癌的擠壓力量較弱,血管常常只是包繞變細,即所謂的“血管包埋征”。
綜上所述,小細胞肺癌具有獨特的病理影像特征,CT表現在諸多方面具有特征性,這為影像上的病理類型分析提供了許多依據。
下面需要注意的——
有些時候,難以做出精準的診斷可以理解,對這種不典型的,如何完善的給出指導意見,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比如那個老年患者,當成良性結節隨訪兩年多,處置意見也沒有錯,給我們的警示就是不要停止隨訪。
還有這種的,不能太肯定地下良性診斷。
現在這個大環境,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握手]
我覺得第一次遇到了,別放過,密切隨訪就好。跟患者講明少見情況,取得信任和配合。在隨訪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數據庫。
下
男,64,頭暈、行走不穩1周,口角歪斜;咳嗽咳痰3天。胸部檢查發現左肺異常——
腫瘤標志物 陰性;結核抗體 陰性。
多發小結節,邊界清晰,也沒啥癥狀,腫瘤標志物正常。建議隨訪?
好的,患者和臨床醫生都認可了。那應當多久隨訪?
每個結節都<1CM,建議3個月隨訪!
然而患者3個月沒來,18個月后,來了——
怎么考慮?
惡性沒問題?腺癌?小細胞肺癌?鱗癌?
首先一條,不能排除小細胞肺癌,所以不應當直接手術切除。那就要推薦穿刺了。
穿刺結果—— 低分化腺癌(穿刺的是縱隔淋巴結,發現了轉移性腺癌)
回顧這個圖像的第一次圖像——
這里有淋巴結了
黃勇老師—— 多結節堆積的肺癌的確少見,一般來說以腺癌多一些。
例如——
這個患者在多家醫院會診,一些專家認為多結節堆積狀,排除了肺癌可能。幸好手術了,術后病理——腺癌。
那么,怎么分析這些多個小結節呢?
黃勇老師——
在病變的下方,看到串珠樣的結節,向肺門延伸,這些結節基本位于血管旁。
我更傾向于為肺內的淋巴結,包括肺段的淋巴結轉移。
這樣明確的引流途徑,串珠樣的,我的體會是高度懷疑肺癌。
就是說,可能其中有原發灶,其余的是沿淋巴道出現的轉移性淋巴結。道理類似于結核中的原發綜合征中的啞鈴結構。
男,60,痰中帶血4個月,查體發現肺部占位1周,腫瘤標志物正常
切除,穿刺,隨訪,還是?
萬一是小細胞呢?
有人想到下一步怎么做嗎?
薄層顯示,強化很輕,但是有個新發現,有串珠樣小淋巴結。
黃勇老師——
這樣明確的引流途徑,串珠樣的,向肺門引流的,我的體會是高度懷疑肺癌。我的病例庫中,小細胞肺癌更多一些。
另外,這個病灶還有個小尾巴,有點類似于王兆宇老師課件中的“臘腸樣”改變,這樣提示,不能除外小細胞肺癌
那就不能直接手術了,先穿刺!
病理,小細胞肺癌+腺癌
黃勇老師——千萬別忽視這些小淋巴結,有的甚至在5mm層面上不能發現。
好,這就不易手術了,怎么辦?——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化療2周期后復查。
5年隨訪,病人還活著,沒有復發或轉移改變。
這個病例告訴我們,當證據不足的時候,別忘了圖像做到極致。
是的,小細胞肺癌有72變。
復習一下王兆宇老師的如來佛祖五指山——
小細胞肺癌大致有這么幾個要點應當記住:轉移早(娘小崽大),冰凍縱隔,沼澤地樣強化,常見鴨蹼/臘腸樣改變等。
其中小細胞肺癌的病理特性,有幾點需要理解,理解了就容易掌握了。
這張圖說明,深色的腫瘤小細胞 喜歡沿黏膜下組織間隙浸潤,而黏膜完整;
這張圖說明,腫瘤區域內,小血管只是包繞、稍變細,沒有鱗癌和結核的那種破壞性截斷。
上面這2圖綜合說明,小細胞肺癌對支氣管和血管的破壞力弱,所以解釋了小細胞肺癌少見阻塞性肺不張和大片壞死,而常表現為較輕的阻塞性肺炎和沼澤地樣壞死。
就是說,小細胞沿黏膜下組織間隙浸潤擴散,就會類似于鑄形生長,形成臘腸樣或鴨蹼樣改變(與支氣管走行一致)
而因為少見大片壞死,少見支氣管破壞截斷,所以就少見空洞。是的,小細胞肺癌少見空洞。
深色的是腫瘤小細胞,很明顯,它們是沿著支氣管粘膜下蜿蜒浸潤。
這充分印證了上述觀點。
它沒有從一個中心點,呈爆破樣向四周浸潤播散對吧?說明小細胞肺癌破壞力弱。
放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