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生命活動是陰陽對立統一的表現,陰陽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條件。陰陽作用于人體是奇妙而明顯的,在我們的身體里,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陰陽交織和互相影響,只要你悉心體驗,就能感覺到。
因為人體也是自然界陰陽之氣變化的產物,也就必然會有陰陽的屬性相互間的作用,并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和生老病死。所以,要想使身體達到最佳狀態,就要進行陰陽調和,達到互補而不是互堵。只有這樣,才能健康長壽,沒有疾病困擾。
對于陰陽失衡較為嚴重的人來說,則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滋補。具體來說,就是陰虛之人應涼補(即滋陰),陽虛之人應熱補(即壯陽)。
陰陽失衡較輕者,通過食補即可達到補益目的。而嚴重失衡者,就應考慮進行藥補了。進補的基本原則是一定要分清陰陽,若不分陰陽而盲目進補,結果會適得其反。
如果陰虛的話,可以試試一些補陰方劑。如,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河車大造丸、七寶美髯丹、天王補心丹、安神補心丸、黃連阿膠湯、左歸丸、大補陰丸都是滋陰、養陰的代表方劑。
組成藥物:熟地黃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藥120克,牡丹皮90克,白茯苓90克,澤瀉90克,枸杞子90克,菊花90克。
用法用量: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每服6~9克,溫開水送下。
功效主治:滋腎養肝。主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眼珠澀痛,怕日羞明,迎風流淚。
組成藥物:熟地黃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藥120克,牡丹皮90克,白茯苓90克,澤瀉90克。
用法用量:研未,煉蜜為丸或作湯劑煎服。
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潮熱,手足心熱,消渴、虛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紅苔少、脈細數。
組成藥物:紫河車100克,熟地黃200克,天冬100克,麥冬100克,鹽杜仲150克,牛膝(鹽炒)100克,鹽黃柏150克,醋龜甲200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功效主治:滋陰清熱,補腎益肺。用于肺腎兩虧,虛勞咳嗽,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酸軟。
組成藥物:赤白何首烏各500克(米泔水浸三四日,去皮切片,用黑豆2升同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曬干,換豆再蒸,如此九次。曬干),赤白茯苓各500克(去皮,研末,以人乳拌勻曬干),牛膝250克(酒浸一日,同何首烏第七次蒸至第九次,曬干),當歸240克(酒浸,曬),枸杞子240克(酒浸,曬),菟絲子240克(酒浸生芽,研爛,曬),補骨脂120克(以黑脂麻拌炒)。
用法用量:上藥石臼搗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鹽湯或溫酒送下。
功效主治:肝腎不足,須發早白,齒牙動搖,夢遺滑精,崩漏帶下,腎虛不育,腰膝酸軟。
組成藥物:生地黃120克、五味子、當歸身、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各30克、人參、玄參、丹參、白茯苓、遠志、桔梗各15克。
用法用量:為末。煉密為小丸,朱砂為衣,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主治:陰虧血少。癥見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干燥、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補陰方劑還有安神補心丸、黃連阿膠湯等,下面繼續為你介紹,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