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有個小品一直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郭冬臨主演的《有事兒您說話》。短短不到10分鐘的時間,郭冬臨就塑造了一個典型“中國男人”的形象。
小品里郭冬臨熬夜幫別人排隊買票,還說是靠關系拿的票,就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四處都有關系,去哪都有面子。
小品有一些藝術夸張的成分,但這個小品的確反映的就是現實。
中國是熟人社會,面子在中國,不僅象征表面的顏面風光,還包括了其背后的人脈資源。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那么多人對“面子”如此執著的追求。
但對面子過度的執著真的好嗎?
我有個朋友,買車的事提了很久了,過了一年了也不見他去提車。
我跟他去了幾趟4S店,發現買車這個事他是真的很愁。各個品牌各個價位的車他都去看了,就是遲遲決定不了買什么。
說好聽點是猶豫不決,其實就是QQ、夏利這檔的覺得開出去丟人,奔馳、寶馬這個價位的貸款也湊不夠錢。像我這個朋友一樣,多少人買車是為了面子?
之前網上有則新聞,一個80后男子月薪9千左右,辛苦湊了十幾萬首付買了一輛寶馬。可是貸款剛還了三個月,手上資金鏈就斷了。油還沒加滿過幾次,車就要被銀行收走了。
諸如此類的案例比比皆是,消費觀遠遠高出自己的收入好幾倍,打腫臉充胖子,最后得不償失的還是自己。
很多人不怕沒有錢,就怕沒有面子,為了面子,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顧。但是這種無意義的尊嚴,爭來又有什么用?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活的體面每個人都想。但是活的吃力并不是體面的必要條件,扛著高額的貸款負重前行就真的有面子嗎?
和朋友、客戶來往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過“給個面子”。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你來我往的人情是有必要的,但是“給個面子”,卻把多少事情原有的規則都改變了。
有些事情要處理,不按規矩行事,一句“給個面子”再加上一份厚禮,再棘手的問題就這么迎刃而解了。求人辦事的人走了捷徑,幫人做事的人賣了人情。
升職加薪,項目合作,銷售談判,多少事情因為面子變得容易了起來。那些勤勤懇懇工作,任勞任怨的人,就是因為面子不夠,得不到應該有的回報,原本屬于他們的,被更有面子的人捷足先登了。
面子在職場中無非就象征著存在感,你越有面子,說話的分量也就越足。追求更高的地位權利沒有錯,但不應該靠你來我往的人情換取。今天別人給了你面子,明天也會給其他人面子。
只有靠實力,真材實料換來的才是你應該追求的存在感,貨真價實的東西始終要比徒有其表的更有分量。
男人對面子的追求,小到請客吃飯,大到婚姻事業。事業越成功,越有錢,男人就會覺得越有面子。
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自己得妻子比自己的薪水更高,甚至有人覺得女人就應該在家帶孩子做家務,當個全職主婦。
表妹生了孩子后,就辭職在家帶孩子,每天與家務為伴。
有一天妹夫帶了幾個同事回家吃飯,就因為表妹沒有把房子收拾干凈,妹夫在同事走后便大罵了她一頓。
平時里只顧應酬,家里的事不聞不問,全都推給妻子,我想問問廣大的男性朋友,這就是男人所追求的面子嗎?
很多男人就是這樣,看不起“家庭煮夫”,剝奪女人的事業,覺得男人打拼事業,女人圍著家和孩子轉就夠了。都這個年代了,怎么還能有這種思想?
最后表妹還是不出意外的離婚了,現在有了自己的事業,帶著孩子過的越來越好,反倒是妹夫,不僅家沒了,工作也沒了。
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里有一句話: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什么是真正的面子,是在酒桌上一飲而盡的豪爽,是不惜代價高昂還要維持的品質生活,還是在外高談闊論,回家不聞不問的“灑脫”?
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有上進心,但是上進心不應該用來追求面子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
面子是裝點里子的門面,只要是門面,就有瞬間坍塌的可能。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本事要能配的上你想要的面子,有多大的本事才會有多大的面子。
別讓面子成為你的負擔。
用才華沉淀自己,不管是對家庭,對工作,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你想要的面子自然別人會給你。
那些過度虛榮,太看重面子的人,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死要面子,遲早有一天會毀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