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種:
重男輕女已經不僅僅是家庭問題了,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雖然現在的主流觀念都覺得重男輕女造成的最大社會影響就是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但是我恰恰覺得重男輕女這個事兒,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女生。
在重男輕女環境下長大的女生,或多或少都有以下問題:
一、混亂的家庭觀念
會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有殘存的宗族觀念。
封建宗族觀只認可男人是家族成員,男性成員的妻子為其附屬,也算自家低一等的存在,至于女兒則是客居于家族的,早晚是別人家的人。
所以拿女兒的東西給兒子,相當于自己占了其他家族的便宜。
現在比較常見的殘存宗族觀念比如吃絕戶(家里男性去世之后只剩下寡母和女兒,家族叔伯會強占財產避免自己家族財富流入其他家族)、重男輕女。
現代婚姻觀提倡的是小家庭制度。也就是一夫一妻和子女構成的家庭,只有這個范圍內的才能算作是自己人,與性別無關。
目前,大城市土著隨著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獨生子女政策,在年輕人群體中早已確立了更適合大城市生產關系的小家庭倫理觀。
然而我國發展太快,城市化進度也很快,且不說長輩,許多年輕人依然是在封建宗族觀念占主導的地區成長的,他們思維深處依然是封建宗族觀念,卻隨著城市化進了城。
因此我國當今年輕人的家庭觀念是非常混亂的。
二、對感情不成熟的認知
1、討好型心態
普通家庭出來的小孩根本用不著刻意干啥,父母自然就會來愛。
但是重男輕女家庭呢?小女孩是不可能理解什么封建宗族觀的,她只會把這個問題歸結于她自己表現的不夠好。
然后會拼命的想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以獲得父母的愛。
之前嬸嬸就遇到過這樣的例子:
那個女孩兒從小就不怎么被父母關注,她一直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加上父母老說她是賠錢貨之類,所以從初中開始她就自己去努力勤工儉學,然后把所有的錢都上交給媽媽,她媽在收到錢的時候就會特別開心,心情好的時候還會摟她一把。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閉環:
如果碰到父母是非常惡劣的索取型,那就離變成扶弟魔不遠了。
只要父母開口抱怨,她就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然后只要她給家里或者更確切的說是給弟弟付出,父母馬上給好臉色。
占了“外人”的便宜,他們自然高興壞了。
久而久之,她就會把為弟弟付出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如果按照古代完全版的封建宗族制,女性嫁人后則和原宗族脫離了關系,成為夫家宗族的人,按理說也不會出現扶弟魔、貼娘家之類的行為。
然而我國的婦女解放目前尚不徹底,很多婦女僅僅破除了夫權思維(不再認為自己是夫家宗族的人),但她們卻依然保留封建宗族觀,只是她們的宗族認同從認同夫家變成了認同娘家,于是出現了當代特有的扭曲奇葩——扶弟魔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