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給城市的定位里,目前最高的頭銜是“國家中心城市”。一共有9個城市被明確為“國家中心城市”,它們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爭取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是很多城市的夢想。其中最熱切的有:沈陽、濟南、青島、大連、杭州、南京、合肥、長沙、廈門、福州、寧波等。就連昆明、南昌、長春等偏弱的二線城市,也有這個夢想。那么問題來了:誰將可能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2月24日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名義下發(fā)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wǎng)規(guī)劃綱要”透露了重要玄機。在這份最新的綱要里,提出“建設(shè)20個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并給出了這20個城市的名單: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大連、哈爾濱、青島、廈門、鄭州、武漢、海口、昆明、西安、烏魯木齊。
上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wǎng)規(guī)劃綱要,明確了20個城市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如果你對比一下“交通十三五規(guī)劃”(見下圖),就會發(fā)現(xiàn)早在4年前(2017年),官方就已經(jīng)把15個城市列入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1、重點打造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
2、非重點打造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昆明、烏魯木齊、哈爾濱、西安、鄭州、武漢、大連、廈門。
也就是說,十四五期間新晉升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一共有5個,分別是:南京、杭州、沈陽、青島、海口。或許有人會問:這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跟“國家中心城市”不相關(guān)吧。國家的重大規(guī)劃都有其內(nèi)部邏輯,有強烈的政策連續(xù)性。想想看,國家有20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如果一個城市想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它至少要入選最重要交通樞紐吧,否則談什么國家中心?之前公布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在2017年“交通十三五規(guī)劃”里,都列入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無一例外。所以,未來新晉的國家中心城市,有99%的幾率會在20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里產(chǎn)生。這時候,你再重申審視一下新晉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名單——南京、杭州、青島、沈陽、海口,恐怕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了。先看東北,此前哈爾濱和大連成為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現(xiàn)在加上了沈陽。一個大片區(qū),有3個城市入選,只有長三角有這個殊榮,其次就是東北。要知道,東北三省經(jīng)濟總量大約相當于廣東的一半。為什么東北獲得如此待遇?只能有一個解釋:國家希望沈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發(fā)現(xiàn)它連“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都還不是,所以馬上補選入局。因此,沈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概率比較大,超過了長春、大連、哈爾濱。現(xiàn)在呼聲比較高的長春,是四大城市里唯一沒有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所以基本沒有成為“國中”的可能了。山東最早是推薦青島申請“國中”,后來改為濟南,讓青島申請深圳擁有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位。但青島此次入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濟南沒有入選,這意味著在國家戰(zhàn)略里青島仍然高于濟南,濟南未來申請“國中”幾率大幅降低了。為了突出上海的地位,南京和杭州長期受到抑制。但長三角畢竟是四大都市圈的老大,老三京津冀擁有兩個“國中”,老四成渝擁有兩個“國中”,總不能讓老大長三角一直只有一個“國中”吧。所以,南京、杭州被提拔是水到渠成,先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然后得隴望蜀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到那時,四大都市圈只有大灣區(qū)是一個“國中”(廣州),是不是顯得怪怪的?事實上,幾年前就有媒體劇透過:未來中國是15個頂級城市,其中4個定位更高一些,是“世界城市”(當然也是國家中心城市),包括北上廣深;第二個層次是11個“國中”(沒有世界城市頭銜),它們是——天津,重慶,沈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但你用新晉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名單對照上述傳聞的15個城市名單,就可以看出玄機:沈陽、杭州、南京、青島,都如愿晉升了,顯然有為未來成為“國中”做準備的意思。至于海口補選入局,跟自由貿(mào)易港有關(guān)。以目前海口的經(jīng)濟總量,成為“國中”差距還比較遠。廈門成為“國中”的可能性也在上升。雖然廈門經(jīng)濟總量不高,但它早在2017年就成為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而福州至今都不是。這意味著,未來福州想超越廈門獲得“國中”,難度非常大。所以,如果從交通地位重要性看,未來杭州、南京、沈陽、青島、廈門都有可能成為“國中”;至于深圳則有可能跟北上廣一起,直接被定位為“世界城市”。另外兩個非常希望成為“國中”的城市——長沙、合肥,由于此次未能入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國中”可能性也大幅降低了。
至于寧波,雖然經(jīng)濟總量超過大連、廈門,但目前成為5大計劃單列市里唯一沒有入選“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跟蘇州一樣,都有點冤。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這些預(yù)測正確嗎?不妨讓時間來驗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