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之女平陽公主,其名不詳,生于漢文帝時期,卒于漢武帝時。漢景帝劉啟之女,皇后王娡長女,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姊。
平陽公主的食邑是陽信,故稱陽信公主,因其嫁于開國功臣曹參之曾孫、平陽侯曹壽(又名曹時),而又稱其為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嫁給曹時的時間已經無法考證,可以確定的是,漢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曹時去世。平陽和曹時有一子,名襄。曹時去世后,曹襄繼承了平陽侯的爵位。
劉徹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正是平陽侯家的歌女,而她的弟弟,劉徹的內朝首臣,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少時是平陽侯家的騎奴。
如果按照褚少孫的記載,那么平陽公主在曹時死后足足守寡七年才再次改嫁。但是實際上,她改嫁給了汝陰侯夏侯頗。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子侯頗尚平陽公主。立十九歲,元鼎二年,坐與父御婢奸罪,自殺,國除。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元光二年,侯頗嗣,十八年,元鼎二年,坐尚公主與父御婢奸,自殺。
上面兩段描寫的明顯是同一個人——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在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嗣侯,后來娶了喪夫的平陽公主。不料,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他犯了與父妾私通之罪,自殺國除。
褚少孫的史記補述里載:漢匈大戰之后,正逢平陽公主寡居,要在列侯中選擇丈夫,許多人都說大將軍衛青合適,平陽公主笑著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了,他現在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了侯,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漢武帝知道后,失笑道: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現在他又娶我的姐姐,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當即允婚。時遷事移,當年的仆人就這樣做了主人的丈夫。
此處僅供參考,因褚公所記史料與司馬遷所記幾乎處處矛盾!平陽極可能是在元鼎年間嫁與衛青,而不是元朔五年或六年衛青官拜大將軍時,漢書載的是元狩四年衛青官拜大司馬后!
在嫁給衛青之后,《史記》對平陽公主的記載從“公主”變成了“長公主”,也許這正是漢武帝劉徹對姐姐婚姻家庭不幸的一種補償。但是這次婚姻也沒有撐過十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病逝。
平陽公主死后與衛青合葬,都陪葬茂陵。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名不詳,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大司馬大將軍衛青是她的親舅舅,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表哥,平陽侯曹襄(曹壽與平陽公主的兒子)是她的第一任丈夫。
衛長公主的生卒年不詳,但根據《漢書》記載,衛子夫入宮一年多,得到漢武帝再次寵幸而懷有身孕。因此衛長公主的生年不會早于公元前138年。
縱觀西漢一朝,得封長公主的帝女僅有館陶、平陽、衛長、鄂邑、敬武五人。但與其他公主不同,西漢公主以自己和夫家封地為號,獨衛長公主以母姓為號,可見當時武帝對衛長公主母女的寵愛。
曹襄去世后,衛長公主寡居。直到漢武帝被欒大蒙蔽。欒大是當時著名的方士,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把衛長嫁給欒大,并將衛長的封地更名為當利,所以衛長公主又稱當利公主。
當利位于一向富裕的齊地的東萊郡,有鹽官。鹽是古代的必需品,所以利潤很大(在武帝實行鹽鐵專賣之后,國家財政收入大增,由此可見一斑)。而武帝將這塊產鹽的封地賜予愛女,衛長公主妹妹們的食邑都不如她好。顯然,劉徹對這個長女非常寵愛,給了她最富庶的封地。兩漢最富有的公主,非衛長公主莫屬。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腰斬欒大,以瀉心頭之恨。欒大墓在現今萊州市大沙河與沙河鎮南王家村之間(即古當利縣)。墓成覆斗狀,解放初長寬各61米,高13米。如今仍有直徑約8米、高約6米的磚砌土塋。
史料中關于衛長公主的記載只是關于衛長公主的兩次婚嫁,一次是記載其嫁與曹襄,另一次是嫁與欒大。自欒大死后,也無關于衛長公主的任何記載。
衛長公主與曹襄生有一子,名宗,曹襄逝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曹宗襲平陽侯,在巫蠱之禍中坐太子死(不過,《漢書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也有記載說是曹宗于其年“坐與中人奸,闌入宮掖門,入財贖,完為城旦。”)。
鄂邑長公主(?-前80),漢武帝之女,母不詳,名不詳。因嫁蓋侯為妻,又稱蓋主或鄂蓋主。漢昭帝幼年即位,其母勾弋夫人已死,鄂邑長公主做為帝姐,入宮供養昭帝,所以被封長公主,多次益封食邑。
長公主內行不修,有情夫名丁外人,與上官桀相友善,驕縱不法,桀及其子上官安,曾數以為丁外人求封益祿,大將軍霍光不許。她遂于桀、安及桑弘羊等合謀誅除霍光,事發覺,被迫自殺。
敬武長公主(?~ 公元3年),漢宣帝劉詢之女,漢元帝之妹。
敬武公主初嫁張安世曾孫富平侯張臨為妻,生子張放。
張臨死后,又嫁趙充國孫臨平侯趙欽。
趙欽又死,敬武公主再嫁高陽侯薛宣。薛宣以罪免侯歸故郡,公主留京師。后薛宣病卒,薛宣之子薛況回到長安公主身邊。
因其附丁、傅外戚,為外戚王氏所恨。漢平帝時,王莽專權,遂使人以藥逼其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