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學校
這張被稱為國內發現最早的大學畢業文憑,比4開報紙還大,長47.3厘米、寬33.5厘米,相當于現在的
大學畢業證書4倍大,畢業證的底色是淡藍色。交大校史辦公室主任楊樹彥說,畢業證的材質是布紋紙。
證上的字跡清晰可見,其正上方有用英文印著的“中華帝國學院”,畢業證右面上是用毛筆手書豎寫著“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張孝基”,表明這張畢業證是頒給當時學生張孝基的。在畢業證的右下方“監督”,也就是現在的校長一欄上寫著“藍軼符”。根據交大校史記錄,藍軼符1899年到1900任該校“監督”。
畢業證正中填寫有張孝基從1898年到1900年在該校就讀完成正規課程畢業,填寫有張孝基正規課程畢業考試成績情況,這些課程是English、Chinese、Machanics、Drawing等7門主修課,在Chinese的成績一欄填寫有“文義通順”字樣。
《奏為擬設立鐵路學堂所需經費在火車腳價等項下酌加應用事》
2012年西南交通大學檔案館人員在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一個折片名為《奏為擬設立鐵路學堂所需經費在火車腳價等項下酌加應用事》,藏在“宮中朱批奏折”類檔案中,時間為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歷1896年10月29日)。在折子中,王文韶提出,鐵路不斷延伸,鐵路人才急缺。他計
劃將鐵路學堂定址于山海關北洋官鐵路局旁,招生80名,聘請洋文正副教習3人、漢文教習2人并分班教學,學制為3年,畢業后按照其學習情況予以分配。而折后的“該衙門知道”,是朝廷的批示,批準了王文韶的上奏請求。
折子全文如下:
再津關自設鐵路以來,征兵運械,通商便民,成效昭著?,F在接修關外工程,津盧一路亦經奉旨興辦,近又議建盧漢鐵路,從此風氣大開,實為富強之業。唯造橋、造路、制造車輛及行車司機等事,借材于泰西各國,殊非久違之圖。經臣飭,據鐵路總局道員吳懋鼎、張鴻順等公同商,酌擬就山海關局房設立鐵路學堂,招選學
生八十名。派洋文正副教習三人,漢文教習二人,分班教授,三年為期。學成后量材器使,仍隨時募補足額。將來廣建鐵路,可期取用不窮,較之借材異國,所省實多,且可免要挾居奇之患。所需學堂經費,歲約銀一萬余兩,即在火車腳價項下,按照向章,客貨每銀一兩,酌加三分;開平礦局運煤腳價,酌加二分,以資應用,不另請撥款項。俟經費充足,再行推廣辦理。除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戶部查照外,理合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謹奏。
光緒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直隸總督王文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