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技巧簡談
logo設計分享到: 本站編輯:admin 日期: 2011-10-06 15:18 點擊:202次
摘要:我們都知道:數學源于生活,同時學習數學也用于生活。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特別是中小學數學教育,往往教學方式比較死板,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導致學生厭學情緒比較高,教學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課本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而不再單單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一來,學生學起來自然就會感到親切、真實,同時,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這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經驗 技巧
一、趣味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識,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
我先導入教學內容: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同時板書出來。
然后我指著教室門口的墻上的一個腳印問大家:“同學們,大家知道墻上的腳印是誰踢的嗎?”
大家都說不知道。
我說:“你們想不想知道啊?今天就由我來破案好不好啊?”
大家的熱情一下子就起來了。我拿起教尺走到墻邊量了一下,然后再黑板上寫下來:23×7=161。
并對大家說:“同學們,我已經知道是誰了。”
同學們都張大了眼睛。
“161cm的身高,我們班是誰?”
大家都把目光移向坐在左后一排的一個高個子同學,那位同學臉紅了。
我微笑著對大家說:“我之所以能破案,就是因為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比例知識,比如一個人的腳的長度與身高的比例大約是1:7,我量出腳印的長度就能算出他的身高。同樣,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比例知識,比如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這些比例知識好不好啊?”
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這節課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學生通過借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生活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轉自[星論文網]www.starlunwen.net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選出2位同學,在教室進行演示,并讓同學們進行計時,通過這些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也便于他們此后遇到這些情況時腦海中有這樣的一種形象。
另外,對于一些教材中實踐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我就盡力為學生提供條件,把課堂教學的主陣地轉移到室外,讓學生處于實際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比如,學習小數時,我帶著學生模擬售貨員和顧客,幫助他們去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實際測量時,我帶著學生拿著測量工具到操場上去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并組織學生利用步測方法來計算操場面識。
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及時運用
小學生記憶的特點就是記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并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比如,我在教學“統計”這節時,正好遇上學校的校運會正在舉行,于是,我在課前準備了校運會各年級的奪獎情況,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統計,每組可以選擇或者自己設計喜歡的統計方法,以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興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金、銀、銅三種獎牌分別用黃色、銀灰色、橘色來統計;有的則是用不同的圖案來表示三種獎牌;有的更加會動腦筋,將幾年中的金牌數表示在方格紙上,并用線連起來,得出金牌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這是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做題,而是在游戲活動中解決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同時還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進一步開發。
四、深入生活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諸如:糊紙盒、裝配機器等等。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而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教學完求平均數應用題以后,我要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和整理來了解自己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齡等。在元、角、分的教學以后,我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超市購物活動,師生互當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通過這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并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戴靜珍.小學數學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青年教師,2005
[2]嚴培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驗學習[J].教育革新,2005
[3]顏潔.小學數學創新教育初探[J].教育革新,2002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shuxuejiaoxue/119993.html
本文TAGS:技巧 教學 數學 小學 學生 生活 實際 問題 學習 知識
上一篇:關于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思考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