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聊天,父親同事抱怨自己婆婆,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硬要開著暖風(fēng)扇穿著薄衣服,父親還調(diào)侃說'人家夠可以了,還沒給你燒雪糕水喝呢'。
父親同事哭笑不得的嘟囔著:'從沒見過這樣的人,電視不看一眼,整天開著,面包不吃便扔滿地,還沒問一句,就像欠了她很多一樣……'
我不由插嘴:'是不是她心情不好,又無處發(fā)泄。'
父親同事立馬回答:'常年心情不好嗎?'
我瞬間無語。
父親接著話說起了我的奶奶,省吃儉用一輩子,百歲的她,依舊勤儉節(jié)約,甚至生怕為難誰,總以愛父親作為活著的目標(biāo)。
某種意義上,我佩服像奶奶一樣的人。
但安靜下來,理性思考,便會發(fā)現(xiàn)選擇一種活法,便選擇了一種人生。
像前邊那位婆婆,我見過類似的人,吃的是吃的,扔的是扔的,不管孩子如何酸甜苦辣,只想自己。
倒是像奶奶這樣的人,才足夠吸引到我。
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像渡劫,無意之間便會遇到一個過來'討債'的人。
比如,一個本該奮斗的年紀(jì)選擇安逸的兒子,和一個本該安享晚年卻四處奔波的父親。
我的一位親戚,將近70歲的他,給人家出苦力,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加之工作的勞累,讓他成了別人眼中的'苦命人'。
然而他的孩子卻感覺一切都如理所應(yīng)當(dāng)一樣,只和自己的小家抱團取暖。
這里,我是有幾分憐憫,卻又無能為力的。
有人說,當(dāng)你不知道接下來要干嘛的時候,就先陪伴父母吧,亦或陪伴父母成了最廉價又最高貴的品質(zhì)。
多少人,葬送了青春,也被時光剝奪了陪伴的權(quán)利。
這一切,都是因果的集合。
人生路上,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倒計時。
生命無常,有時候意外和明天,將你逼到墻角,然后讓你瞬間成長,卻時常擰巴的活著。
無論親情,事業(yè),還是家庭。
人,這輩子都在給自己定位,并且一定就是一輩子。
一開始,我總想出人頭地,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多么優(yōu)秀,甚至想嶄露頭角。
漸漸的發(fā)現(xiàn),所謂成敗,只不過是自己的一份經(jīng)歷。
后來,我不再凡事出頭,甚至也不再輕易滔滔不絕。
孤獨的靈魂才能最大程度的感覺出精神的澄澈。
正如一首歌《越長大,越孤單》。
一次和父親聊天,五十多歲為我們操勞的父親,還在為我們姊妹三個想后路,巴不得我們吃最少的苦。
其實,人生該走的路,一步都不會少,包括別人替過你的曾經(jīng)。
所以,我感恩父親的同時,真心希望他能多為自己活一點。
看過這樣一段話:'人,來的時候,不得不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又不得不走,中間的這些日子,就隨心活吧,即便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要好好過。'
誰又能說,有父母陪伴的酸甜苦辣,就不是一種幸福呢?
善待父母,才會因禍得福,好運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