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十分熟悉上古的夏朝和李元昊的西夏政權。但是如果告訴你,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東夏,你是不是會很納悶呢。其實東夏這個政權確實存在,只不過時間短,而且也沒什么記載,時間一長就被人忘卻了。
東夏存世的時間是1217——1233年,特別短,本來的國號叫大真,也被稱為東真國。開國者是女真的蒲鮮萬奴(?-1233)。說句實在的,蒲鮮萬奴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認為他是野心家,搞分裂,削弱了金國抗蒙的力量,也有人認為這是個遼東怪杰,甚至認為他可以和完顏阿骨打媲美。不過在正史中并沒有他的傳記,所以對他的了解也不多。
蒲鮮萬奴
蒲鮮萬奴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是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以右翼都統從都統完顏賽不攻宋,赴溱水(汝水支流,今名臻頭河)阻擊宋皇甫斌率領的中路軍。隨后在抗蒙的戰爭中屢次大敗。貞祐二年(1214年)蒲鮮萬奴當上遼東宣撫使,大金國也是在這一年被蒙古人打得直接遷都到了開封。一下子,蒲鮮萬奴和手下人孤懸于外了。
剛上任的蒲鮮萬奴可能還是有點救國想法的,于是率軍南下收復東京(遼陽)并且一直打到海城。可是這時候,耶律留哥直接抄了他的老巢東京,就連蒲鮮萬奴的老婆都被耶律留哥給強行娶回家了。蒲鮮萬奴為了重振士氣,于是決定自立。貞祐三年(1215年)十月,在咸平也就是開原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女真的真。為了保存實力,他向蒙古稱臣,兒子都派去做了人質。
1215年建立的東夏
第二年,蒙古人負責經略遼東的木華黎率軍入關去平定中原,蒲鮮萬奴趁著遼東空虛,殺掉監軍開始向北進發,先占了今日吉林,后又收復了女真人的興起之地上京。1217年,蒲鮮萬奴改國號為夏,后人稱之為“東夏”。1224年東夏與蒙古的關系出現新的轉折。1月,東夏致高麗文二道:“其一曰:‘蒙古成吉思,師老絕域,不知所存,訛赤忻貪暴不仁,已絕舊好’;其一曰:‘本國于青州,貴國于定州,各自榷場,依前買賣’”。從此,蒙古使者不再經東夏國境而從婆速路出入。雙方關系的交惡,東夏由于錯誤地估計形勢應負主要責任,但是蒙古皇太弟斡赤斤(訛赤忻)的貪暴不仁,對東夏肆意索貢,也是原因之一。兩國關系破裂,但并未因此而激化。
東夏國遺存
1227年成吉思汗死,窩闊臺即位,經過三峰山之戰,金國僅存的主力覆亡,蒙古的對外擴張政策有所改變,開始在東北地區大舉用兵,兩國關系又開始緊張起來。 1233年蒙古大軍就滅了東夏的主要力量,但史書中仍有東夏的記載,直到1287年左右才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