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出現(xiàn)炎癥,一般包括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鼻癢、噴嚏、流涕、嗅覺障礙及頭痛。急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急性炎癥,主要南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通常稱為傷風(fēng)或感冒。慢性鼻炎臨床上分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癥,常由急性鼻炎反復(fù)發(fā)作或治療不徹底引起的,相當于中醫(yī)“鼻室”。萎縮性鼻炎病因目前仍然不明,相當于中醫(yī)“鼻藁”“臭鼻癥'。過敏性鼻炎是由于機體對某種物質(zhì)過敏而引起屬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病。
1、蒺藜
[用藥]蒺藜30克。
[用法]搗碎,水煎服。
[功用]主治慢性鼻炎、鼻竇炎。
蒺藜-中藥材
蒺藜-原態(tài)
2、藕節(jié)
[用藥]鮮藕節(jié)適量。
[用法]搗汁,仰頭滴鼻孔中,
[功用]主治慢性鼻炎鼻宴類。
3、紫皮大蒜
[用藥]紫皮大蒜適量。
[用法]取計過濾,以生理鹽水配成40%溶液或以甘油配成50%溶液。先將患者鼻腔痂皮抹凈,用小棉球浸透藥液放人鼻腔內(nèi),約3小時后取去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
[功用]主治萎縮性鼻炎。
紫皮大蒜
4、青苔
[用藥]青苔(鮮者)適量
[用法]用小刀從潮濕處副下青苔裝干凈瓶內(nèi),后用消毒紗布包藥卷成小條,收人鼻孔內(nèi),交替塞,每3-4小時更換1次,一搬5天即愈。
[功用]主治慢性鼻炎、鼻竇炎。初時鼻塞加重,嗅覺喪失1天左右,第三天患者可聞到清涼味,隨即打噴嚏、流涕、鼻塞癥狀減輕。第4-5天鼻塞消失,鼻翼無壓痛而痊愈。鼻竇炎需10~15天痊愈。
青苔-中藥材
5、通關(guān)散
[用藥]通關(guān)散1克。
[用法]將通關(guān)散研成細末,用少許搽在鼻孔外引起打噴嚏,鼻子即通。
[功用]除用上方外, 加用針灸及背部大面積拔罐,療效更佳。
通關(guān)-中藥材
6、斑蝥
[用藥]斑蝥1只。
[用法]將斑蝥研為細末,備用。將斑蝥粉少許,置于兩眉中間(印堂穴),外用膠布貼緊固定。晚貼早揭,揭后起小水泡,泡破作局部消炎處理。
[藥理作用和副作用]:藥粉不可進人眼內(nèi);藥粉要現(xiàn)配使用;起泡過程-般2~4 小時,有痛感但可以耐受,萬一痛甚是厲害,可以揭去。
[功用]主治慢性鼻炎、副鼻竇炎。
斑蝥-名貴中藥材
7、鵝不食草
[用藥]鵝不食草(又名石胡荽)。
[用法]取鮮者微炒,研細,嗅入鼻中;或取藥末6克加冰片0.3克,研勻,吹鼻。取鮮者搗爛,塞人鼻中或擠汁滴人鼻中。取鵝不食草藥末,制成10%凡士林紗布條塞鼻孔;每次放1小時或1.5小時,取出,每2周為1個療程。亦可用作內(nèi)服,水煎劑量為30克,研末,每次服6-9克,開水調(diào)服。
[功用]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又方鵝不食草9克,薄荷白芷各3克,共研細末,嗅人鼻中。鵝不食草3克、薄荷葉1.5克、辛夷花3克、冰片0.3克,同研細,吹鼻中。
鵝不食草-原態(tài)
8、辛夷花
[用藥]辛夷花(又名木筆花、迎春花、望春花、玉蘭花)9克白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或用豆腐2塊與花同燉服。
[功用]主治慢性鼻炎、副鼻竇炎。
辛夷花-原態(tài)
辛夷花-中藥材
9、蒼耳子
[用藥]蒼耳子
[用法]去殼研細末,每次服3克,1日2-3次。煉蜜為丸,每次服6克,開水送服,1日2-3次。水煎服。每劑6克,分2次服。
[功用]適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類、副鼻竇炎。
蒼耳子-原態(tài)
10、石胡荽
[用藥]石胡荽適量。
[用法]取石胡荽揉絨塞人鼻孔內(nèi),每日,連用3天。
[功用]本方為貴州彝族民間習(xí)用單萬,集炎、鼻寶炎有效。
石胡荽-原態(tài)
12、斑蝥(又方)
[用藥]斑蝥適量。
[用法]將斑蝥炒酥,研末過篩,裝瓶備用。用時,取1厘米x1厘米的膠布1塊,中央剪一黃豆大孔隙,貼患者的內(nèi)關(guān)或印堂穴上,暴露穴位,放置少許斑蝥粉于穴上。另取同樣大的膠布1塊,覆蓋在膠布上。用藥24小時后,揭去膠布,穴位表皮上可出現(xiàn)水泡,不須處理。待水泡自行吸收后,再貼第2次,直至痊愈。
[功用]治療數(shù)百例過敏性鼻炎,近期療效顯著隨訪58人,總有效率達90%。
斑蝥-名貴中藥材
13、紅辣蓼葉
[用藥]紅辣蓼葉(鮮)適量
[用法]將鮮的紅辣廖葉搓爛,于晚睡時塞1側(cè),左右交替,數(shù)日即愈。
[功用]本方抗炎消腫、通竅醒腦,為慢性萎縮性鼻炎的最佳良方。
紅辣蓼葉-原態(tài)
14、王不留行
[用藥]王不留行適量。
[用法]研為末,取少許每日嗅吸2-3次。
[功用]用于治療急慢性鼻炎。
王不留-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