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走,生活,愛情、事業、人生,無事不談錢,且有些事由于看法不同,也爭辯不休。特別是對錢的看法,各抒己見。我說人的一生,有吃有穿,有屋住,子女有書讀,有工作做就可以了,不要太多的錢。而另個同志卻把錢看得比什都重要,說:“有錢就有一切,有錢就會做人,沒錢就不識做人”。一句話說得我啞口無言,怒其不爭。
關于“錢”真得就那么重要嗎?單然沒有它,可也不行。有句話這樣說: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從一個國家角度來看,搞市政、國防、科研、教育建設以至抗擊自然災害等等都要錢;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看,柴米油鹽要錢,病痛要錢,婚嫁送終要錢,生產、生活的一切一切都離不開錢。“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有錢,一個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可說錢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標志,是衡量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標志。貪窮就挨餓挨打,這是簡單不過的道理!
我想,有錢的人也許會對“錢不是萬能的”這句話體會比較深吧。是啊,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真的很多,但不是全部,不是所有。有句話也這樣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但對于沒錢的人來說,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真水無香,而錢有香。錢也是多少人追求的目標。為了錢有的人通過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勞致富;有的人不擇手段,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構筑自己的窩。但也有為了錢,父子可以反目成仇;為了錢,姐妹可以形同陌路;為了錢又有多少對同林鳥變成了分飛燕。
其實,有錢不錢不能與識不識做人劃等號。不是一個人有了錢就變得會做人起來,識做人起來,一個人沒有錢就不識做人了。這種說法帶有遍面性。金錢,沒錢時,阮囊羞澀;有錢時,人情淡薄。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有很多錢的,腰纏萬貫,堆金如玉。但他有了錢也不過是個錢奴而已。我曾經聽過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一個與我特別要好的同事,他多次和我說,他有六個兄弟,他是老大,人人都成家立業了,除他的境況差一點外,其余的五個兄弟個個都擁有很多錢,但父母年老多病,卻只有他一人掏錢照顧父母,而其他五個兄弟除一分錢不給父母看病外,連人影兒都不見過。這就說明,有了錢并不是個個都是孝子。一個有了錢連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人,何說得上孝敬他人呢?又何與會做人、識做人劃等號呢?杜甫不是曾經寫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嗎?中國有句古語叫“為富不仁”,阿拉伯民間流行著一句話是“讓富人行善,不如讓駱駝穿針孔更容易”。單然有的人富了起來,有了錢,他懂得錢是來自社會,錢多了也應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如李嘉誠捐資創辦汕頭大學,造福梓里;霍英東在中山大學捐資建成霍英東體育館。汶川大地震,文藝界名流積極捐款獻上真誠的愛心,等等。但也有心藏齷齪的人甩出的大把金錢,有時還不如貧窮的善者臉上的一絲微笑。
也許對錢的理解因人而異吧。有錢的人、沒錢的人,各不相同。我從不界定自己屬于有錢人或屬于沒錢人,但我也曾遇到過為錢發愁的事情,比如孩子大了,要結婚,要蓋房子,身體不好,要錢。錢從哪里來,總不能從別人腰包里掏吧!后來,我對錢的理解也理智了很多,我不為錢的多少與自己過意不去,更不為錢的多少為難自己。錢這個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叫多,何是少,有多少錢,就做多少錢的事,有錢的時候可以多花一些,錢少的時候就可以控制一下自己。這是我人生對錢的理解。難怪“有錢就就會做人,沒錢就不識做人”,這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是我無法向別人詮繹的原因。